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取代运动试验吗?内容摘要:

性, 55岁。 服用倍他乐克,运动 1: 50至运动结束后 5: 50, Ⅱ 、 Ⅲ 、 aVF、 Ⅰ 、 aVL、 V3V6导联 ST段上斜型下降 ,持续12min,无症状; aVR导联 ST段抬高;吸氧、含服硝酸甘油后逐渐回至基线;平板运动试验下壁、前壁阳性,高侧壁可疑阳性。 2020年 7月 29日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我院心脏监护室, 8月 2日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末段斑块,狭窄 30%,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 90%,回旋支远段 100%闭塞,右冠脉全程弥漫性狭窄 8595%,于右冠,前降支各植入支架一枚。 冠脉结构无闭塞,血流缓慢 男性, 33岁。 前壁阳性,下壁可疑阳性;运动 1: 50至运动结束即刻 1: 57 V4V II、 III、 aVF导联 ST上斜型、近水平型下降 , V V2导联 ST段抬高 , aVR导联 ST段抬高大于 1mm,未达到次极量目标心率( 8590%);运动时间仅为 1: 57;因 ST段改变时自觉胸前区发紧,终止运动试验;持续 7min,经吸氧含硝酸甘油后 ST段逐渐回至基线。 CTA : 未见异常。 30%,整个血流非常缓漫。 有研究显示: aVR导联 ST段抬高联合 V1导联 ST段抬高和 V5导联 ST段压低是前降支闭塞的强预测因素。 阳性预测值为 81%和特异性为 92%。 Neill, et al.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aVR during exercise testing is associated with LAD stenosis. 运动诱发冠脉痉挛的患者 男性, 24岁。 运动 11: 18至运动结束后 `1:50 V V4导联 ST段抬高 ,无症状。 冠造:未见明显狭窄。 运动后 ST段改变  在正常人群中罕见。  常提示三支血管病变,有严重冠脉疾病,提示预后较差。  运动后 ST段改变不论有无症状均预后差。  发生率报道为 3%16%不等。 运动后 ST段改变在总运动试验 ST段改变中占约 1/3。  我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后 ST段压低,冠脉造影均为阳性。 运动后 ST段改变在总运动试验 ST段改变中占约 24%。 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运动后血浆儿茶酚胺增加有关,包括下列三种机制:  高儿茶酚胺水平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和心率血压乘积的降低;  恢复期患者从直立到仰卧或坐位的体位变化可以增加左室前负荷,进而通过增加室壁压力引起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 舒张压的下降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