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影评精选四篇内容摘要:

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 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 “ 占有多少,才更荣耀 ” ,说的是物质攀比; “ 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 ,说的是相亲条件。 电影只是抛砖引玉。 当本该心怀天下、大开大合的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买房、买车,攀比物质、财富,罪心发财、投机时,不正是被这个时代的世俗裹挟地面目全非嘛。 世俗怎样,并不重要;如何投机,亦无需在意。 青春短暂,何苦为世俗所累。 书生意气,何妨就意气一回。 而最重要的,便是吴岭澜那句 “ 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 (四) 当沈光耀即将战死在空中,他所投喂过的那片贫瘠土地上,倾盆大雨,孩子们瑟瑟发抖,饥饿难耐。 双腿残疾的神父说, “ 唱歌吧,孩子们,歌声能帮我们忘记饥饿,寒冷和恐惧 ”。 于是,歌声响起,“ 这些离开了家乡的人,在梦中也看见幸福故乡 ” ,伴随着那些没有鞋的小脚的特写,以及沈光耀即将投向死亡的镜头,在他经过被打死的还在降落伞上的战友时,说了一句 “ 回家 ” ,随后径直俯冲向了敌军的军舰、同归于尽。 看到这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考上清华的人们,未来想必至少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但如果只是自私地自保,这些名校毕业生便不配被称 为社会之光。 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对世俗的洞察力,这些才应该是被鼓励、被培养、被传承下去的大学精神。 传道授业, “ 传道 ” 先于 “ 授业 ”。 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 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说到底,这部电影所描绘的,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个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在最极端的时代, “ 说句真话 ” 可能就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不批判 “ 明哲保身 ” ,但理应更歌颂那些敢于站出来面对千夫所指而不忘初心的人们。 这些人,才是社会之光,希望之光。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这大约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关于人和教育的内涵: 康德说, “ 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 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 ” 费希特说, “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 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 “ 唤醒 ” 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 义的选择。 ” (五) 1924 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 “ 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 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 影片最后,逐一介绍了跑龙套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繁盛,看到了泰戈尔口中 “ 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 ”。 一个大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滋养出的伟大的人。 他们各自躬耕于自己的领域,抵御住世俗的狂躁,专注于跟从内心,理应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这些名字,想必大部分都耳熟能详: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政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与其说是一部清华的礼赞,不如说是清华精神、甚至大学精神、时代精神的礼赞。 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六) 最后,有两个细节想说一 下: 刘淑芬其实是好人。 不是好人的话,她就不会供养许老师上大学,就不会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王敏佳而崩溃跳井。 一个不被丈夫善待的好人,害死了另一个 “ 见义勇为 ” 的好人,最终一死一伤。 没有人做错,错的是那个把错误无限放大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善恶不分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否定真实的时代。 这无法不让人唏嘘。 关于沈光耀投喂食物的 “ 真实与否 ” ,我倒觉得并不重要。 “ 贫穷的孩子们光脚踩在红土地上,听到飞机的轰鸣声,追着 “ 晃晃 ” 洒下的食物,舔着甜蜜的冰糖 ” ,这一段情节,我理解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