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提要内容摘要:

想。 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英、法革命之比较  (1)要充分把握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概况。 可以通过对两国革命背景、过程、领导阶级、结局、阶级关系、历史作用的深入比较深化认识,加强理解。  (2)要注意把握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个性特征。 如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土地制度的变革方式就不同,这是由两国国情和革命过程中具体情况的差异造成的,两种方式在当时和后来分别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和影响,对此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不应绝对肯定或否定。 6.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之比较   (1)历史背景  美国独立战争:第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从 17世纪初开始,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活动,经百余年发展,北美殖民地经济迅速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第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 第三, 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北美广泛传播,北美人民民主和民族意识增强。 第四,英国的殖民压迫和北美人民的反抗,双方矛盾激化。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一, 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经济获得显著发展,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形成矛盾。 第二,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民民主和民族意识的增长。 第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力量,为拉美独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美国的建立给拉丁美洲树立了榜样,使拉丁美洲人民受到鼓舞。  (2)结果:在资本主义英国殖民下的美国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美国的建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在封建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下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在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的决定之下,建立了一系列独立国家,封建大地产制保留。  7.美国 1787年宪法  美国 1787年宪法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部重要文献。 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有利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规定了美国国家职权的设置,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暴政的出现。 宪法关于民选政府及议员的规定,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但是,这部宪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 总之,这部宪法体现了美国独立革命的重大成就,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给美国的发展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  8.掌握 《 英国内战形势 》 、 《 法国大革命形势( 1792~1795年) 》 、 《 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 》 、 《 美国独立战争形势 》 、 《 独立前的拉丁美洲 》 和《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形势 》 示意图的内容。 注意:地理位置,古今地名,变化趋势。  9.掌握 《 议会审判查理一世 》 、 《 饱受奴役和压迫的法国农民(漫画) 》 、 《〈 人权宣言 〉 封面 》 、 《 拿破仑在战场上 》 和 《 波士顿倾茶事件 》 等所表现的历史内涵。 (二)专题复习,以课程标准必修内容组织    政治文明历程  一、专题知识梳理 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 ①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权,但随着后期周王室的衰微和诸侯势力的增强,中国进入诸侯割据混战的时期。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秦汉时期,在秦国开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上,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焚书坑儒”,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废除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接受董仲舒发挥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 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隋唐时期建立、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化相权以加强皇权;实行科举制度以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④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宋元时期,北宋削夺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设枢密院和直辖皇帝的禁军,控制兵权;派文臣、转运使、通判、文官分管地方行政、财政和司法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立宣政院,继续加强中央集权。 ⑤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时期,废行省,设三司,实行特务制度和八股取士,在西藏设立卫所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空前强化皇权,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平定叛乱,改土归流,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 2.中国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建立与完善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由专制统治到形式上的民主共和再到真正的民主共和的历史,以及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历史。  ( 1)政体演变:①封建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尽管遭到一定的冲击,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仍坚如磐石。 ②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只是纸上谈兵,并未真正付诸实践。 ③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但 1912年 3月 12日袁世凯夺权后,直到 1949年都空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④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 1931年 11月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它们都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1949年新政协会议决定建立新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 ( 2)政治建设:① 19世纪 60年代,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特别是 90年代的后期维新派大力宣扬日俄式君主立宪制,第一次思想论战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和戊戌变法的开展。 ② 20世纪初,开展近代第二次大论战,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引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 临时约法 》 ;③ 1911年,清政府颁布的 《 钦定宪法大纲 》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猛烈抨击儒家思想,促使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后期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⑤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传播了马列主义;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农会、工会等组织、工农武装和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三三制”原则,扩大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前夕,举行重庆谈判,签订 《 双十协定 》 ,召开政协会议,通过政协决议,力避内战,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内战全面爆发后,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的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 《 中华民国宪法 》 遭到国人的唾弃。 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先后颁布 《 共同纲领 》 和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奋斗目标。  ( 3)祖国统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强占租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割据称雄,直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才基本统一全国。 随着中共“工农武装割据”不断发展,日寇侵略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家四分五裂。 通过三年解放战争及其之后的继续作战, 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全统一,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港澳台仍与祖国分离。 1979年 《 告台湾同胞书 》 率先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的新方案, 1982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被成功地应用于香港和澳门, 1997年 7月和 1999年 12月,港澳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并为解决台湾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典范。  3.世界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世界格局风云变幻  ( 1)政体演变:世界近现代史上,经过反复曲折的反封建专制的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①英国经过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颁布 《 权利法案 》 ,初步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再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最终确立“国王统而不治”的内阁制。 ②法国在大革命中颁布“ 1791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792年确立民主共和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大资产阶级的军事帝制取代了民主共和制; 1814年波旁王朝封建复辟,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到 1852年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 1870年 9月4日革命,巴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