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价综述内容摘要:

分学科存在难度“反弹”现象 2020年: 3份, 12份 2020年: 3份, 10份 2020年: 5份, 6 份 ( 20 2020不计舟山) (三)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基础性 在省教育厅要求严格控制试题难度的情况下,各市各学科命题指导思想正在发生改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基础性,凸现在“正常学习状态下”的考查要求。 各地试题普遍重视对学生后继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的考查,注意降低起点、减缓坡度、减少题量、控制难度,有利于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繁、难、偏、旧” 的试题正在逐步消失。 ( 四 ) 注重学科基本素养和能力考核 语文:。 知识记忆型题目大大减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 2. 在阅读理解方面,注意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设计试题,充分保证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导地位,还原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本身诉求,体现阅读教学的新导向。 3. 在写作方面,重视读写结合、让学生多角度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数学: 1. 在基础知识考查方面,单纯记忆题有所减少,重视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关注基本运算、想象、推理判断,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考查。 2. 重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如需要经过观察与推测、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建立函数、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试题逐渐增多。 3. 重视 “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各地重视体现学习方法、学习操作流程,即时学习能力考查试题的编制,出现一批设计新颖的原创试题。 英语: 突出在微型语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单纯考语法的题目越来越少 ,达到几乎没有的程度。 体现得比较突出的有: ( 1)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 2)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 ( 3)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 4)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 ( 5)在具体的语境中合理得体地使用语言。 科学: 1. 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和自然现象为背景,设置有现实意义的探究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2. 加强考查实验的意识,绝大多数的试卷都有专门考查实验内容与实验操作技能的试题,有的试卷还设置了考核实验设计的试题。 社会政治: 1. “突出基础,适度综合”是各地试卷共有的一条主线。 2. 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将试题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剖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重组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3. 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依据学生生活创设相关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价值判断中明辨道德是非,在观点阐述中提高思想认识。 ( 五 ) 立足社会实际 , 关注学生生活 近年来 , 一直强调试题应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 各市在命题中非常关注这一点。 各学科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 , 有意识地在试题的选材 ,背景的设计等方面努力贴近学生实际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 关注社会。 各地试卷都较好的反映了当年或最近几年社会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许多试题都把当前的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不少试题还体现出了地方特色。 (六)重视人文关怀,强调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 (七)命题技术逐渐提高,题型呈现新颖多样 试卷题型除了有常规的题型外,各学科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题型,漫画题、图表题、情景题、开放题等题型丰富多彩、新颖多样。 试题选材广泛,试题情景进一步向新课程开拓课外空间,试题内容突出了学科发展导向和教育价值。 试卷卷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 不少试卷采用了提示语,学生答卷时感到亲切友好,体现了人文关怀,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心理稳定,有利于学生作答。 目前试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学: 1.内容比例失当,试题的逻辑结构不合理 2.高中内容简单下放 3 .陈题现象依然存在 4.试卷的呈现形式过于复杂,卡通图、提示语过多、阅读量过大等 5 .题型运用不当,试题背景不公平 6 .试题设问不明确或不科学 新课程要求的把握,命题技术 命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后 语 本次会议重点: 拓展视野 寻求共识 探讨命题技术 (一)怎样依据学科特点,编制容易题,把死记硬背的东西降下来。 尽可能使题目简约,但要在简约中蕴含 “数学味”,避免死记硬背。 探讨内容: 5 , (1 )2 1 0 . ( 2 )xyxy3 10x  5x35x  5x  (丽水,考查思维过程,难度 ) 方程组 由 ② ① ,得正确的方程是 ( B) ( C) ( D) ( A) 1. 下列运算的结果中 , 是正数的是 (A)(2020)1 (B)(1)2020 (C)(1) (2020) (D)(2020)247。 2020 2. 点 P在第二象限内 , P到 x轴的距离是 4, 到 y轴的距离是 3, 那么点 P的坐标为 (A)(4, 3) (B)(3, 4) (C)(3, 4) (D)(3, 4) 3. 如图 , 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 , 应该属于 (A)相似变换 (B)平移变换 (C)对称变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