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山西高校科技统计说明内容摘要:

 21栏 “ 其他资金 ” 必须是与科研相关的经费,否则不填。 该栏值不应太大,并可以解释。  “ 人员劳务费 ” :指学校当年从研究与发展 (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 )经费中支付的劳动报酬及各种费用。 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补助工资、津贴、价格补贴、奖金、福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人民助学金等。 实际统计中,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工资 科研人员工资 2以及项目中的人员劳务费支出。  “科研基建费 ” 是指主要或专项用于科技活动的基建投入  38栏 “ 在岗人员人均工资 ” 按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除以职工总数计算。 准确来讲,就是本单位职工全年财政工资(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工资)总额的人均工资数。 切不可把科研补贴、奖金、劳务费等放进工资中去。 表 2与其他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 表 2与表 41的比较: 如果表 41中非 R& D项目经费当年拨入和支出经费不为 0,那么表 2“R& D经费拨入合计 ” 不能与 “ 当年拨入合计 ”相等, “ R& D经费支出合计 ” 也不能与 “ 当年经费支出合计 ” 相等。  表 2与表 42的比较: 由于这两个表取消了校验关系,因此必须要认真检查表 2中各类项目经费与表 42的对应关系。 这两个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般情况下,两者是相等的,但不要求必须相等。 特别是有项目配套经费的单位,表 42的项目经费可能会大于表 2的对应栏目数据。 不过 ,以下情况必须要注意:  表 2的项目经费如果大于表 42相对应的项目经费,那么必须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特别是 12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 ” 与表 42中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当年拨入经费不能差距太大。  如果表 42项目当年投入经费为 0,则表 2相对应栏目的项目经费一般应该也为 0,否则不合理,必须解释。 常见问题  上年结转经费和往年 “ 当年结余经费 ” 不相等  科研人员工资 1的概念不清楚  表 2同表 42的数据不相对应。 特别是表 2有 “ 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 ” 经费,但是在表 42中没有体现。  管理费为 0,或者占经费支出合计的比例过大。  上缴税金是从财务处获取的科研经费中劳务支出,不是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 (三)表 3 统计范围:  截止到 2020年 12月 31日,学校经国家、省部级部门及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理、工、农、医类研究机构,学校自建科研机构不再统计。 当年未开展科技活动的机构不作统计。 填写要点  必须填写完整、正规的机构名称,以机构章为准。 一个科研机构有多块牌子,就高不就低,不能重复统计。  省教育厅的重点实验室归入 “ 省部级实验室 ” 统计。  如果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不止一个,以最主要的学科填写,填写一级学科。  同一人在多个机构任职,必须确定其身份,不要重复统计。  “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 ,当年已经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不统计。 该数据可以从科研机构相关报表中获取或者从资产管理部门获取。  本表相关的代码必须正确选择填写 常见问题  从业人员数与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单位:人年)数相等或接近,都不合理。  与科研机构的从业人数相对应,当年承担项目数偏多。 除非个别单位的特殊情况,科研机构承担的课题数一般情况要远小于表 4的课题数。  不具备硕士授予权的单位在培养研究生人数中出现数据 表 31与表 41 的比较 ( 1)表 31中的 L2(科技活动人员)的总和不能大于或等于表41中 L4(当年投入人员 )的总和; ( 2)表 31中的 L8的总和不应大于或等于表 41中 L1的总和; ( 3)表 31中的 L7不应大于或等于表 41中 L3列的(02+03+04)之和; ( 4)在对表 31与表 41的数据进行对比时应注意:承担的项目数、投入的人员数、当年支出数及 RD支出数的比例关系。 如有下表数字情况出现,请各自核准,分析并找出原因。 承担项目数 投入人员 当年支出 ( 千元) 其中: RD支出( 千元) 表 31 100 50 4000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