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高考复习内容摘要:

竖直向上运动,当它上升 Δ H 的高度时,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它的波长变长,我们称此为引力红移,设光速为 C,该光子频率的红移 Δγ 0与原有频率 γ 0之比为 ( ) A. B. C. D. B 专题聚焦 例 ,现有每个电子的动能都为 EKe=束射入同一区域 ,使电子与氢原子发生迎头正碰 ,已知碰前一个电子与一个氢原子的总动量为 0,碰撞后 ,氢原子受激 ,跃迁到n=4的能级 ,求碰撞后一个电子与一个受激氢原子的总动能 ,已知电子的质量 me与氢原子的质量 mH之比为 me /mH = 104 ∞ E( eV) - 2 - 3 - 4 n - 5 - 6 0 解: 由动量守恒定律 me ve+mH vH=0 EKH= EKe me /mH = 所以碰前一个电子与一个基态氢原子的总动能为 EK总 = 氢原子受激,跃迁到 n=4的能级要吸收能量 ΔE= ( ) = ∴ 碰撞后一个电子与一个受激氢原子的总动能为 EK总 /=EK总 ΔE= = 专题聚焦 例 15.(03年江苏 )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 , 有可能不发射光子 , 例如在某种条件下 , 铬原子的 n=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 n=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 , 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 n=4能级上的电子 , 使之能脱离原子 , 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 , 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 , 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 式中 n=1, 2, 3…… 表示不同能级 , A是正的已知常数 , 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 A. 3A/16 B. 7A/16 C. 11A/16 D. 13A/16 解: n=2跃迁到 n=1 能级时放出能量为 E0=3A/4 处于 n=4 能级的电子吸收能量为 A/16 可以电离 ∴E K= 3A/4 +( A/16) = +11A/16 C 专题聚焦 例 16.(00全国 )假设在 NaCl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 Na+和氯离子 CI 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 NaCl分子 ,若取 Na+ 与 CI 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 ,一个 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 - ,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 Na最外层的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 Na+所需的能量(电离能)为 ,使一个中性氯原子 Cl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所放出的能量(亲和能)为 算出 ,在将一个 NaCl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 Na和中性氯原子 Cl的过程中 ,外界供给的总能量等于_____eV。 解 : NaCl + Na+ + CI Na + Na+ + e Cl + CI + e NaCl++ Na++CI + E = + = eV 专题聚焦 A C 专题聚焦 例 17(04江苏 )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它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 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的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 (被电离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 ). 214PO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将能量 E0=内层电子 (如 K、 L、 M 层电子, K、 L、 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 )使其离.实验测得从 214Po原子的 K、 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 Ek=、EL=、 EM=.则可能发射的特征 X射线的能量为 A. B. C. D. 例 18.(02广东 )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 其中 p为质子, α 为 α 粒子, e+ 为正电子, ν 为一种中微子。 已知质子的质量为 mp = 10 27kg, α粒子的质量为 mα = 10 27kg,正电子的质量为me= 1031kg,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真空中的光速 c=3 108 m/s。 试计算该系列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专题聚焦 = 10 27kg me= 1031kg m p = 10 27kg m 解: 将六个方程式相加,得到 e 2 +2 4p + ΔE= mc 2 =(4m p– m 2me )c2 代入数字,经计算得到 ΔE= 1012 J 专题聚焦 例 19.(04江苏 )雷蒙德 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 ν e)而获得了 20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 615t四氯乙烯( C2Cl4 )溶液的巨桶。 电子中微子可以将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 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 核的质量为 , 核的质量为, 的质量为 , 1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 ) A. 解 : Δ m = + = 104u ΔE= Δ m= A 专题聚焦 专题聚焦 例 20.(04广东)已经证实 ,质子、中子都是由上夸克和下夸克的两种夸克组成的 ,上夸克带电为 ,下夸克带电为 , e为电子所带电量的大小,如果质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 ,且各个夸克之间的距离都为L,L= 10- 15m,试计算质子内相邻两个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库仑力) 解: 质子带电为 +e,所以它是由 2个上夸克和 1个下夸克组成的 .按题意,三个夸克必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 .这时上夸克与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应为 代入数值,得 Fm=46N,为斥力 . 上夸克与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 代入数值,得 Fnd=23N,为吸力 . 专题训练 1.(04上海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下面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 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 (1) ; (2) ; (3) . 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排列 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规律一般不同 原子排列具有一定对称性等 专题训练 ( 04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一定降低 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热量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D. 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 ( 04江苏)甲、乙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已知甲、乙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 p甲 、 p乙 ,且 p甲 p乙 ,则 A. 甲容器中气体的温度高于乙容器中气体的温度 B. 甲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低于乙容器中气体的温度 C. 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D. 甲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BC 专题训练 4.(04广东广西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中间抽成真空 (马德堡半球 ),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 AD ( 04广东广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全部变成内能是不可能的 B.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D.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变成功是可能的 D 专题训练 6.(04广东 )如图所示 ,密闭绝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塞 ,活塞的上部封闭着气体 ,下部为真空 ,活塞与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计 ,置于真空中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容器的底部 .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 ,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 ),现绳突然断开 ,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 ,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活塞静止 ,气体达到平衡态 ,经过此过程 A. Ep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 B. Ep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 ,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C. Ep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 D. Ep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 ,一部分转 换为气体的内能 ,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D 专题训练 ( 04全国 1)若以 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 ,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 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m、 v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 NA =υρ/m ② ρ = μ/NAv ③ m =μ/NA ④ v= υ/NA 其中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B ( 04北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B.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 气体的温度越低 ,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D. 气体的温度越高 ,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D 专题训练 9.(04全国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势能,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 设分子 a固定不动,分子 b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 a运动,直到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 在此过程中, a、 b之间的势能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小于零 B.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大于零 C.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小于零 D.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大于零 B 4.( 05江苏)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摩尔体积为 V,密度为 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m和 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可表示为 (A) (B) (C) (D) ( BC ) 专题训练 10.(04江苏 )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减小 ,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必定增大 ,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可能增大 C 15.( 05北京春季)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力总是引力 C.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 A ) 专题训练 11.(04北京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平衡状态,此时其压强为 P0,有人设计了四种途径,使气体经过每种途经后压强仍为 P0。 这四种途径是 ①先保持体积不变 ,降低压强 ,再保持温度不变 ,压缩体积 ②先保持体积不变 ,使气体升温 ,再保持温度不变 ,让体积膨胀 ③先保持温度不变 ,使体积膨胀 ,再保持体积不变 ,使气体升温 ④先保持温度不变 ,压缩气体 ,再保持体积不变 ,使气体降温 可以断定 A.①、②不可能 B.③、④不可能 C.①、③不可能 D.①、②、③、④都可能 D 专题训练 12.( 05江苏)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