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90年代内容摘要:

它 是為 中低 收 入 的 家 庭 而 興 建, 它有 起 碼 的 入 息 要 求,因此 社 會 上 最低 階 層 市 民 仍 被 排 除 在 外。 廉租 屋 黃竹坑村 50年 代 末 至 60年 代 的 香 港公 共 房 屋 政 策 , 實 質 上 是 以「 徙 置 區 為 主 」 , 「 廉 租 屋為 輔 」 的 方 式 , 雙 線 進 行。 隨 著 香 港 經 濟 條 件 的 改 善,以 及 政 府 政 策 轉 向 較 長 遠 的 規劃, 自 60年 代 後 半 期 開 始,「整 體 地 改 善 居 住 條 件 」 的 理 念逐 漸 取 代 了 為 應 急 而 生 的「 徙置 」 策 略, 成 為 70年 代 房 屋 政策 的 主 導 思 維。 1972年 政 府 宣 佈 十 年 建 屋 計 劃 政 府 選 擇 了 荃 灣,沙 田, 屯 門 三 處, 作 為 落 實 十 年 建 屋 計 劃 的 首 三 個 新 市 鎮。 十年建屋計劃 是要在 19731982年的十年間,為 180萬香港居民提供設備齊全,有合理居住環境的住所。 十年建屋計劃是一個新的開始,它帶給市民期望:能夠以低廉租金改善生活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