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微软用户内容摘要:

任务 世界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 • 第一。 无论采取怎样的历史分期法,新教材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希望通过初中世界历史教学,使同学们基本认识到人类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一部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永无休止的历程。 •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各国的发展路径未必完全一致,但都在遵循着同一个方向 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社会更加平等、政治逐渐昌明、思想更加解放,科学日趋发达,人的自由空间不断开阔,对人的精神和物质发展的束缚日益减轻。 一言以蔽之,这段历程就是人类从野蛮一步步走向文明的历史 • 中国的世界历史教育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发展特点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使学生了解到发展的普遍规律性和具体国家民族发展的特殊性。 为什么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 尤其重要的是,要通过世界历史教育,培养中国青少年初步的历史反思能力,总结和反思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从辉煌到衰败、再到重新振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激励同学们从历史的盛衰荣辱中激发自己的民族精神和重振国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从孤立到整体相联的观念 • 通过世界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文明的发生是多元的,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碰撞、融合、渗透和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起人类历史从彼此孤立到整体相联的观念 要使同学们认识到,即使在上古文明时期,世界各主要文明间虽然相对孤立,也还是存在着局部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这种接触当然存在着某些偶然和不经意的‚遭遇‛。 • • 如在原始时代,印第安人的游牧生产方式把他们带到北美,却由于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滞留在美洲大陆上,并不断向南扩展,最终创造了独特而辉煌的印第安文明。 虽然课程标准没有规定这个知识点,但是新教材还是以“自由阅读卡”的形式,让学生们对此有一个基本了解。 和平的交往方式 • • 人类历史上各文明之间的接触中, • 和平交往应当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另一种交往方式 :战争与征服 • • 当然,古代历史上战争与征服这这一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希腊与波斯的战争、亚历山大对东方的征服,罗马的对外征服、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扩张都是这方面的有力例证。 这种方式充满着暴力、鲜血和奴役,是应当加以批判的,但是也必须承认,它们在客观上促进了各种文明的最初接触和交往。 • • 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和现代时期,世界各地区、各文明间的接触才在实质上更加紧密。 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来往日益频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和平与发展 • 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强,出现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然,在这一总体趋势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霸权主义仍然不时地表现出来。 局部战争冲突与和平谈判的并存 • 中东 . 恐怖主义 . 伊拉克战争 . 伊朗核问题 . 六方会谈 中国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 联系的观点,不仅局限于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还包括世界和国内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联系和影响。 外部影响最终还是要通过内部的因素发生变化。 从历史联系的观点出发,教科书试图通过世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国历史进行重温,回顾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背景下,是如何与外部发生联系,如何受外部影响而发展变化的,中国文明在西方文明的重压下是如何回应的,是如何在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走上自己的民族解放之路的。 最终目的是促使他们深刻反思和总结中国为何会发生从古代辉煌到近代衰败的经验和教训,感悟当今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道理。 第三、通过历史更好地 理解当代问题 • 历史学习的归结点是理解当代问题。 与现实和学生经验完全脱离的‚纯粹‛历史知识,无异于‚死亡‛或‚无用‛的知识。 反之,与当代重要问题紧密相连的历史知识就成为‚活的‛和‚有价值‛的知识。 它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历史教育的时效性,使学生切实感到它的价值所在。 • 例 1: 如在政治方面,对中东问题、特别是巴以冲突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做了较充分的介绍。 除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外,教科书还以自由阅读卡的形式专门介绍了阿拉法特和巴解组织。 自由阅读卡‚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则为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供了宗教方面的背景。 活动课《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的目的,也是为了把现实问题与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 例 2:在美国内战的介绍中,人教教科书突出了林肯的演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和他 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 例 3: • 我们的近邻日本,虽然与中国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关系,从地理距离上讲,又是‚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近邻,在文化传统上又似为同源,然而在心理距离上为何有相对遥远之感。 由于课标中日本古代历史的内容只有大化改新,教科书特地在相关部分补充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特点,如武士和武士道精神。 在小字部分,则特别加入日本的宗教问题,尤其是‚神道‛的特点和影响。 这对了解近现代时期日本的某些热点问题可能有所帮助 例 4: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国家,自己的世界历史教科书应当强调亚洲历史,特别是在历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邻国的历史。 过去,我们对印度给以的篇幅比较多。 古代方面有佛教的诞生,近代有 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起义, 20世纪初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考虑到印度近年的快速发展,注意到中印两国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当代世界‚两个伟大文明的会合‛,我们应当对印度给以更多的关注。 • • 尽量结合当代问题,在介绍印度独立时,特别用小字补充和串联了印度历史的基本线索,还特别引出尼赫鲁在 1947年庆祝印度独立时的演讲词:“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教材特别提及印巴独立后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宗教冲突,特别是克什米尔问题。 这些内容虽属小字,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当代热点问题的背景知识。 • 当代媒体出现频率甚高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领域中的概念 : • 教科书要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适当地加以突出。 如用自由阅读卡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 ( WTO) ,华尔街和纽约证券交易所 ( NYSE) 的由来,美国 迪斯尼乐园 的由来,特别介绍了它怎样体现了美国文化和民族性格, 罗马教皇 也是世界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人物,教科书也特别加以较详细介绍;回顾和介绍古代希腊的 奥林匹亚赛会 及其在近现代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颇具时效性。 奥斯卡金像奖 的由来的阅读卡,不但有趣,也与现实紧密联系。 第四、通过人类共有的一些优秀品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虽然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文化价值观各异的众多文明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过不同类型的伟大人物,但是他们表现出人类共有的某些优秀品质。 这些品质超越了时代、民族、阶级的局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 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如为全世界劳苦群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