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7user内容摘要:
定会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老师总觉得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毕竟有父母,有家,不管父母是否理解你,家是否温馨,但有父母你就会不孤独,有家就会有归宿。 因此,你们要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存在。 然后,又以“感恩”为题目作文,学生内心有感动,作文写得很成功。 《 曹刿论战 》 一课的教学设想 发布者:古城中学 王相宏 发布时间: 20201212 20:58:02 杨美俊老师在 《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 中分析了现行人教版文言文教学的编排设计:“ 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便是重点,而在八年级,则需强化学生文言文思维能力,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开始鉴赏。 到了九年级就需要学生能看出文言文文本后面所蕴含的道理和文化了。 ” 我认为杨老师的结论一语中的,真是太精辟了。 基于此,我对 《 曹刿论战 》 一课有了新的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思考,鲁庄公是明君,庸君,还是昏君。 《 曹刿论战 》 一课被编入九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九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言字词,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要想理解像 《 曹刿论战 》 这样的课文应该不难。 如果硬要说难,只能说是难在缺乏兴趣。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开课就应该这样引导学生 ——思考:鲁庄公是明君,庸君,还是昏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效果一定极佳。 学生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过 “ 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 这一关,这就自然而然的疏通了文意。 教师将 “ 言教 ” ,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治学能力。 我们知道,鲁庄公算不上 “ 明君 ” ,是因为战前的准备他首先想到的是 “ 衣食 ” ,接着想到的是 “ 神灵 ” ,在曹刿的一再引导下最后才提出 “ 取信于民 ” 这一政治思想;战场上他急于进攻,急躁冒进,不懂战略战术;战争结束后竟然还不知道取胜原因。 你能说他是明君吗。 但也不能说鲁庄公是 “ 昏君 ”。 原因是战前他能够放低架子接见曹刿,并且接受建议;战场上他允许曹刿与自己同坐一辆战车,共同指挥作战,对曹刿简直是言听计从;战后还谦虚请教。 可见他只能算是一位 “ 庸君 ”。 学生要是真能够准确而条理的答出以上内容,就必须既董 “ 言 ” 又懂 “ 文 ”。 试想如果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势必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的一点教学设想,期待与同仁探讨。 关注学生 “ 学 ” 的活动 发布者: 徐翠萍 发布时间: 9/12/2020 PM 7:40:34 关注学生 “ 学 ” 的活动 冯爱萍老师的专题讲座 《 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 》 ,我反复听讲座,看文本,听、看了三次。 为什么在这个讲座上花了这么多心思。 因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为冯爱萍老师的讲座又一次让我清醒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还残留上世纪 50 年代五大环节的痕迹,是否还是教师 “ 析有余 ” 而学生 “ 悟不足 ” ,是否还在为了分析课文而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板书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图解,并美其名曰 “ 启发式 ”。 审视的结果是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多数教学设计还是立足于自己的 “ 教 ” 而非学生的 “ 学 ”。 学习讲座,领悟了要关注学生的 “ 学 ” ,教学设计的核心就应该落实在学生 “ 学 ” 的活动的设计上,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 “ 学的活动 ” 的组织,教学流程就是 “ 学的活动 ” 的充分展开。 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课程资源整合的方法应是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 “ 思 ” 、 “ 讽 ” 、 “ 善 ” 让我想到的 发布者: 郭佳安 发布时间: 20201118 20:42:39 以 “ 思 ” 、 “ 讽 ” 、 “ 善 ” 三字串联全文,思路清晰而简洁。 “ 思 ” 、 “ 讽 ” 、 “ 善 ”这三字是全文的关键字,既能推动主要情节,又能体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 讽 ” 是全文的关键字,故事情节围绕它而展开。 “ 思 ” 是文。13797user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142339第6章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64A EEPROM扩展电路 返回本节 数据存储器扩展 静态 RAM扩展电路 动态 RAM扩展电路 返回本章首页 静态 RAM扩展电路 常用的静态 RAM芯片有 6116, 6264, 62256等 , 其管脚配置如图 613所示。 1. 6264静态 RAM扩展 表 61给出了 6264的操作方式 , 图 614为 6264静态RAM扩展电路。 2. 62256静态 RAM扩展 62256是
1352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号相反 ,右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的积。 问题 2:如果要分解的多项式含有公因式应如何处理。 答案: 应先提公因式再用公式。 探究点二、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问题 1:观察 左右两边具有哪些结构特征。 答案: 左边是三项式,且是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 2倍;右边是两个数和或差的平方。 知识综合应用探究 探究点一 、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