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微软用户内容摘要:

7页 如何解决 “ 异质环境通信 ” 问题 ? 网络体系结构 定义了一个框架,它使这些用不同媒介连接起来的不同设备和网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实现互操作性,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这个框架实际上构造了一种异质性的“生存空间” ——任何厂商的任何产品、以及任何技术只要遵守这个空间的行为规则,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 解决异质性问题采用的是分层方法 ——把复杂的网络互联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在不同层上予以解决。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0|57页 实体: 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 /软件进程。 表示不同系统中同一层次的对等体。 对等层: 两个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 对等实体: 位于不同系统的同名层次中的两个实体。 • 接口: 相邻两层之间交互的界面,定义相邻两层之间的操作及下层对上层的服务。 • 服务: 某一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提供给其相邻上层。 网络体系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 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互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1|57页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RM)  OSI/RM国际标准的正式文本是 ISO 7498  OSI体系结构将网络的不同功能划分为 7层。 应用层 Application 表示层 Presentation 会话层 Session 传输层 Transport 物理层 Physical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网络层 Network 7 6 5 4 3 2 1 处理网络应用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二进制传输 7层协议与邮寄协议的比较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2|57页 OSI参考模型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3|57页 TCP/IP参考模型  OSI/RM太复杂,不实用  TCP/IP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 (DARPA)的一项研究计划 ——实现若干台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  现在 TCP/IP已成为Inter上通信的标准。  TCP/IP定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Application 传输层 transport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网络层 Network 5 4 3 2 1 物理层 Physical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4|57页 TCP/IP与 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7 6 5 4 3 2 1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接口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 网络层 TCP/IP概念层次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5|57页 TCP/IP与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支持了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网络管理、 Web浏览等应用。 文件传输 ● FTP、 TFTP、 NFS 电子邮件 ● SMTP、 POP3 WWW应用 ● HTTP 远程登录 ● Tel、 rlogin 网络管理 ● SNMP 域名系统 ● DNS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6|57页 一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首先必须打包,打包的过程称为 封装。 封装就是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数 据 协议头 发送邮件的例子:信装入写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信封中发送,还要写明用航空或挂号 …。 数 据 数据封装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7|57页 网络 体系结构中每一层都要依靠下一层提供的服务。 为了提供服务,下层把上层的 PDU作为本层的数据封装,然后加入本层的头部(和尾部)。 头部中含有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 数据自上而下递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封装的过程。 到达目的地后自下而上递交的过程就是不断拆封的过程。 由此可知,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数据,其外面实际上被包封了 多层 “ 信封 ”。 某一层只能识别由对等层封装的 “ 信封 ” ,而对于被封装在 “ 信封 ” 内部的数据仅仅是拆封后将其提交给上层,本层不作任何处理。 多层数据封装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8|57页 数据 段头 数据 段头 数据 包头 帧头 段头 数据 包头 帧尾 数据 段 数据包 帧 比特 0 1 1 1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0 1 0 0 11 0 数据多层封装 封装 拆封 电脉冲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39|57页 TCP头 应用层数据 应用层数据 TCP头 应用层数据 IP头 帧头 TCP头 应用层数据 IP头 帧尾 实际例子: TCP/IP协议的封装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 数链层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40|57页 IP地址 IP网络中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惟一的 IP地址; IP地址是一个逻辑地址; IP是层次性地址:网络号 +主机号 因特网上的 IP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 32位, 4个字节,常用点分的十进制标记法: 如 00001010 00000010 00000000 00000001 记为 IP地址划分为五类: AE类,常用的为 A、 B、 C类 A类地址:允许 272个网络, 每个网络 2242个主机; B类地址:允许 214 个网络,每个网络 2162个主机; C类地址:允许 221 个网络,每个网络 282 个主机。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41|57页 IP地址分类 A类 B类 C类 0 0 0 1 1 1 7bits 24 bits 14 bits 16 bits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号 主机号 21bits 8bits 网络号 主机号 A类: ~ B类: ~ C类: ~ 地址范围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42|57页 保留的 IP地址 00...00 0000 ... 0000 11...11 1111 ... 1111 本机 本网中的主机 局域网中的广播 对指定网络广播 回路 00...00 主 机 号 1111 ... 1111 网络号 127 任 意 值 以下这些 IP地址具有特殊的含义 : 一般来说,主机号部分为全 “ 1”的 IP地址保留用作广播地址;主机号部分为全 “ 0”的 IP地址保留用作网络地址。 0000 ... 0000 网络号 网络地址 下一页 上一页 停止放映 第 43|57页  DNS是一种帮助人们在 Inter上用名字来唯一标识自己的计算机,并保证主机名和 IP地址一一对应的网络服务。 DNS用于在主机名和 IP地址间进行转换。  三个组成部分: 域名空间 ,名字服务器 ,解析程序  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存放主机名和 IP地址的数据库文件, 以 及 域 中 的 主 机 名 和 IP 地 址 映 射。 域 名 服 务 器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  域名空间:分布式的 、 层次型 ( 分级 ) 的树形结构 , 根没有名字 , 顶层域由组织域 ( 如 、 、 edu) 和国家域 ( 如 ) 构成。 在往下分还可分为若干层子域 , 如下页图。 通常用点来分隔域的层次 , 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