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2教育测量评价的基本问题与高考命题改革内容摘要:
功能定位问题 – 高考的方式方法问题 – 高考结果的合理利用问题 • 六大问题 1. 将高考定位为选拔性考试,是造成试卷实际难度逐步加大的原因。 2. 单一的笔试形式造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忽视。 3. 封闭式试题影响了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4. 唯一的考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 5. 计分方法不合理。 6. 以省为单位排总分划分数线的做法,极度夸大了考试分数的价值,负面影响极大。 现行高考制度的正面作用 • 高考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选拔方法之一。 • 统一高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方便了考生的应考和高校的选拔。 •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取消高考带来的是高等教育的沦落和整个教育体系的崩溃。 • 恢复高考是打倒“四人帮”以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头件大事,给惨遭文革摧残的教育系统带来重生,给逐步恢复的中小学教学秩序的带来稳定和保障。 • 高考有严密的规范程序和公开统一的标准,是公众心目中一块保持社会公平公正的“绿洲”,对整个社会稳定起到一种不可或替的作用。 • 高考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了一个具体的人生奋斗目标,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 高考必修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内容和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改革。 • 高考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冀望通过高考改革来消除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主要根源在于: – 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 – 以管理经济(生产)的方法和量化的 “ 硬 ” 指标来管理教育, “ 见物不见人 ”。 – 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 教育职业道德的崩溃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改革的方向 • 高考的改革不能以全盘否定和取消高考为前提,否则会对整个社会和教育事业所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 高考的全面深入改革,不仅是考试和招生技术的改革,更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全面改革,不能幻想 “ 毕其功于一役 ”。 • 恰如其分地估计高考制度的利弊,是高考改革成功的起点。 • 考试只是一种工具,有所能必有所不能,大学招生不能单纯依赖考试一种方法。 • 高考的改革必须与招生制度的改革同时进行,或者说必须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前提下进行。 高考改革的切入点 • 将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能力考试两部分:基础考试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相应的基本技能为主,保证考生具有全面均衡的基础知识;能力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区分学生的不同水平。 • 逐步减少封闭式试题的权重,增加开放式试题的权重;适当提高试题的灵活性与综合性。 • 加大对评分的投入和研究,逐步减少开放式试题的评分误差。 • 必要时可增加面试或其他的辅助考试或选拔方法。 逐步实现变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为多种不同的考试形式,以考查不同形式的能力表现。 • 考试科目的设置应体现新课程既保证全面基础,又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发展的理念。 • 坚持标准分的改革。 • 取消全省一条分数线的做法,按考生群体数划分数线,或进一步改由各学校根据报名和考试的情况自定报名的资格和录取分数线。 • 将高考从强调区分的常模参照考试改为强调水平的标准参照考试。 广东 07高考方案 • 考试科目设置 – 3+文基 /理基+ X • 3=语文、数学(分文、理)、英语(八级) • 文基=政、史、地( 70%)、理、化、生( 30%) • 理基=政、史、地( 30%)、理、化、生( 70%) • X: 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 • 考生学科组合 – 文科专业:语+数(文)+英+文基+政 /史 /地 – 理科专业:语+数(理)+英+理基+理 /化 /生 – 体育、艺术类:语+数(文 /理)+英+文基 /理基+术科 • 成绩组成 – 文科 /理科按原始分,满分为= 150 3+ 150+150= 750分 – 艺术类 4科文化课成绩总和再转化为标准分,术科成绩单列 • 分数线:分文科、理科、体育、艺术 • 投档和录取: – 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 根据分数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择优录取 学科门类与专业选考科目参照表 学科门类 专业选考科目 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艺术类 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四个一级学科除外) 物理、化学 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法学 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 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农学 物理、化学、生物 医学 物理、化学、生物 体育类 体育术科 对广东方案的评议 • 方案的科目设置,体现了新课程既保障共同基础,又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空间的理念。 • 方案明确将综合素质评定列为高校招生的参考,初步体现全面考查学生素质的理念,对高中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有良好的。103872教育测量评价的基本问题与高考命题改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