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办,标志着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周立新, 2020) 我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6 就研究内容而言,笔者经过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发 现国外家族企业研究集中在如下方面 : Chrisman(2020)等人的绩效表现研究。 ; Astrachan(2020)等人的生命周期研究 ;Hosmer(1995)等人的组织信任与信用研究 ; Bukart(2020)等人的代际传承研究 ;Ward(1988)等人的外部董事研究 ; Ericssion(2020)等人的女性家族成员研究 ; 以及Gildling(2020)等人的不同地区间家族企业的比较研究,等等。 当然,代理问题、治理结构、企业管理、家族与企业的冲突、家族企业文化、融资模式、家族企业的定义问题、资源视角分析、家族 企业国际化等问题,也是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热点内容。 就家族企业研究的地域分布而言,以美国最为成熟,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从 1996年开始,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家族企业研究文献开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近来研究热潮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延伸,如欠发达地区的学者对印度、西亚与东南亚地区、华人家族企业以及转轨经济国家 (东中欧和俄罗斯 )的研究开始出现在西方权威的家族企业研究文献中,当前尤以印度家族企业的研究最为集中 (苏启林等, 2020)。 就研究方法而言,目前的家族企业研究方 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自 1997年以来更成为西方家族企业研究的主导方法,有大量样本数据开始由私人研究组织提供,如 Mass Andersen and Enterpreneurship Research Consortium 等 (周立新, 2020)。 但欧美国家的学者常常更侧重于从咨询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企业具体案例为研究依据,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规划为目的,尽管这些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和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但仍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 另外,国外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几 乎是针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的家族企业,尽管西方学者对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有一些涉及,如 Gorden Redding(1993)、Fukuvama Francis(1998)等,但由于中国家族企业复苏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再加上跨文化的差异,因而对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很少。 国内 研究动态 中国理论界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是与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命运紧密相关的。 前文已经论 及,尽管近代我国家族企业己有一定的发展,但山于外敌入侵、内战频繁 ,特别是 1949年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的家族企业到改革 开放前,几乎己经绝迹。 除了从经济史的角度有些零星的对于古代商人的挖掘外,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企我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7 业的研究了。 另一方面,在家族企业复兴初期,由于我国学者对于家族企业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研究,并在某种意识形态歧视下,简单、片面地认为家族企业是低效率和没有前途的,家族企业作为一种企业模式必然要被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所代替。 由此不少学者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不值得研究的、过时的、必将淘汰的企业组织形式 (韩经纶、郑秀芝, 2020)。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族企业历经 20多年的风雨,经过了从无到有,从 小到大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家族企业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家族企业此起彼伏,各领风骚三五年,特别是希望集团、广东榕泰、太太药业等一批批家族企业上市,使家族企业成了热门的话题 (张余华, 2020)。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学术界近年来才开始重新审视家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成就,涌现出了一些研究家族企业的学术著作和文章。 就研究内容而言,中国学者和专家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主要涉及 :家族企业的意义和界 定 (潘必胜, 1998; 晓亮, 2020; 晃上, 2020; 郭跃进, 2020; 周立新, 2020)、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戴园晨等, 2020; 姚贤涛等, 2020; 应焕红, 2020; 王志成,2020; 张兵、章清, 2020)、继任问题 (廉勇等, 2020; 黄绍伦, 2020; 张篙伟, 2020;吕肖东等, 2020)、存在的合理性及管理效率 (李旭辉, 2020; 钟朋荣, 2020; 陈躬林,2020; 徐泰玲, 2020; 栗战书, 2020; 韩经纶等, 2020)、信用 (储小平, 2020; 李新春, 2020; 李东, 2020)、企业文化 (樊景立、郑伯嗦, 2020; 曹德峻, 2020; 王萍,2020)、可持续发展 (林国志, 2020; 吕政等, 2020; 张亚, 2020; 于立等, 2020; 王明琳, 2020),等等。 另外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治理结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战略管理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研究的方式方法来看,中国学者大多沿用旧有的经济学、社会学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对家族企业和家族管理进行分析和阐释,借鉴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经验,逐渐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多视角地研究家族企业,并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但有关的学理研究基 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国外对于家族企业的某些相关研究相类似。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私营企业迅速崛起,其中 90%以上采取了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这就为我国家族企业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基础。 虽然我国对家族企业的研究相对于家族企业的发展较晚,且集中在近十 年,但我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8 却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各地纷纷建立专门的家族研究中心, 频频召开学术研讨会, 出版专业论著,一时间,家族企业研究俨然有成为一门显学之势。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问题,在第一、二章进行研究背景、内涵界定和理论铺垫后,重点围绕创新源、创新内容、创新过程控制、创新评价和创新系统等问题,较为深入地回顾原理、分析现状,并提出笔者的对策建议。 全文主要从回答如下几个方面问题展开讨论 : 为什么要进行创新 : 这是对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源的研究。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其主要类型和主要特征,探讨中国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环境而对组织创新形成的供给制约,明确提出中国家族企业现实中存在的组织运行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的需求诱致等问题。 这样从组织内、外部和主、客观几个方面对创新 原因作出回答。 对什么进行创新 : 在创新内容方面,本文围绕企业组织创新的核心要素结构、流程和文化展开分析,每一部分从原理出发,对照原理找出现实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并结合中国家族企业的实际提出建设性对策。 如何进行创新 : 在创新过程的控制方面,本文根据企业组织创新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家族企业的特点,构建了由驱动过程和认同过程组成的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过程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阻力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创新过程的控制策略。 创新前景如何 : 即从宏观层面回答中国家族企业组织的创新系统问题。 本文通过 对组织创新的未来趋势与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探讨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的宏观风险,并就系统创新提出宏观政策建议。 由于家族企业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对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的研究属于经验科学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因此不可能象工程科学那样借助于实验室来了解各自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 ; 同时,组织创新问题的研究本身就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集成,因而本文不仅广泛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甚至产业组织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原理,系统研究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问题,以期为 家族企业和宏观政府部门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撑。 具体而言,本文采用如下方法展开研究 : 我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9 模式构建与逻辑推导相结合 : 本文构建中国家族企业组织的构成要素模式和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的理论框架模式 ; 同时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阐述组织结构、组织流程和组织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创新源与创新内容、创新过程、创新评价及创新系统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关系。 微观与宏观结合 : 本研究中的家族企业创新源与创新内容、创新过程、 创新评价及其对策的研究,属微观层面的个体家族企业解决方案 ; 同时又将研究视角提升到政府管 理的宏观层面进行探讨,使本文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又具普遍性。 对策研究 : 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为加强本研究的实践指导作用,本文针对中国家族企业创新源与创新内容、创新过程、创新评价先提供基础原理指导,再揭示现实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 ;另外本文还针对政府在为家族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道德调节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使宏观部门也能从本文研究内容中获得具体的建议。 比较分析法 : 比较分析的方法是本研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具体的比较分析方法的运用 ,如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内容的比较分析 ; 家族企业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概念内涵比较 :组织创新与组织变革、组织设计、组织塑型和组织发展等概念的比较分析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 (家族企业 )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比较 ; 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家族企业发展的历史比较 ;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关于组织创新的解释间的学科比较。 关于组织构成要素、组织概念、创新评价等内容的各种理论观点比较分析等等。 上述不同内容的比较分析为本研究寻找理论创新突破口、归纳共性观点与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等理论努力提供了机会 与路径。 我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10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不同的家族企业界定方法会对相关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政策制定者 的思路和政策实施的范围 (Westhead& Cowling, 1998)。 而关于家 族企业研究的最大分歧可能就在于如何确切地界定家族企业内涵的问题。 由于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家族企业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 相关概念 的 界定 家族企业的界定 关于家族企业,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角度来定义的。 盖尔西克(Gersick, 1997)强调所有权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论企业是以家庭 命名还是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高层领导机构里,都不能由此确定某一企业是家族企业;能确定是家族企业的是家 庭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也就是说,所有权是否掌握在创办企业的家庭成员手上,是划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核心要素。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 (Chandler, 1987)对家族企业的定义是:“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 (或家族 )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 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着最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资源分配、财务政策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 ”。 我国学者郭跃进认为,如果要在理论上表达得更为 完善一些,可以将家族企业分为广义的家族企业和狭义的家族企业。 广义的家族企业指的是由某一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狭义的家族企业则指仅为家族成员所有,并且为家族所控制。 纵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家族企业不尽相同的界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将家族 企业定义为:以关系型治理为特征,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家族成员在企业所有权或者经 营管理权上处于实际控制地位,并以企业的世代传承为愿景的企业组织形式。 家族企业的管理特点 作为非公有制的家族企业,是从家庭或家族、同族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所有 权、控制权和家庭三者重叠是家族企业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有的家族企业已采取了股份公司的运作模式,但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家族或同族经营的色彩。 从总体而言,家族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我国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11 家长式的领导体制。 家族企业通常由家族内部成员控制企业,企业的董事长或总裁多是一家之主,家族内部主要成员也身居要职,整个企业被视作一个大家庭。 “家长 ” 对企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不考虑权限、职责范围,不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越俎代庖。 整个家族不但是企业的创造者、 所有者,而且是其经营者和管理者,家族及其利益往往就是企业的灵魂和目标。 企业主自然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实行“家长万能”式的集权管理制,并以他为核心根据家族亲缘或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组成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 家族企业大都为家族所控制与垄断,企业内部的决策层成员基本上为清一色的家族主要成员及其姻亲所担任,外人难以涉足其间,有些企业集团下属的子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也大多由家族或其族亲所占据。 即使有的家族企业股票上市,家族仍然以多数股份牢牢控制上市公司。 子承父业式的企业传承模式。 作为家 族企业的继承人,很早便会被送入名牌学校学习或到国外进行进修或提前引进家族企业出任要职,其最终目的是培训其掌控、管理企业的能力,而年轻的家庭成员通常也会怀着惊人的责任感去履行这一职责。 在家族企业里,管理大权轻易不会拱手让给家族以外的经理人,即使创业家长不幸出现什么意外,在外创业或工作已有所成就的法定继承人就会被召唤回家,接管家族的企业或生意,这种事例时至今日仍比比皆是。 基础理论综述 经济学关于组织创新的研。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
新产品和复杂的交易结构,其定价往往缺少充足的依据。 一般而言,金融产品定价应遵循“风险匹配、市场匹配”的原则。 随着 资产公司 业务产品的不断成熟,应当对项目中资金定价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既为项目设立准入条件以控制风险,又为项目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 引入 经济资本管理 工具, 分析客户信用等级及其在还款期限内的转移概率,计算预期损失及非预期损失,计算还款期限内的收益 水平 ,将RAROC 与
壮大 ,有利于我国乡镇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完善 ,更有利于我国的长治久安。 3 绵阳市某县级 乡镇政府 公共管理水平 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 绵阳市某县级 乡镇政府 公共管理水平 改革现状 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现状 由于各地实行乡镇政府机构改的时间、力度和方案不同 ,绵阳市某县级 现阶段乡镇政府机构设置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 (1)某些乡镇政府沿用了以前的站、所、办公室的设置 ,部门设置比较细比较多。
世纪产业革命期间,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法国管理学家亨瑞 法约尔在其代表作《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进企业经营领域。 1950 年美国的莫布雷等人合著了《保险学》一书,在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 尽管如此,风险管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能够形成 完整的体系与制度。 对风险管理理论的系统研究始于 1963 年美国的梅尔和赫奇斯合著的《工商企业管理》一书
的需求,需做哪些工作。 确定企业使命的意义是什么。 制定战略目标的程序是什么。 企业建立长期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广义企业战略和狭义企业战略的区别是什么。 简述企业战略管理 5P蔽揍欣紊僻幽械口雨邦楷员超啃硝别揭岂拯秽宽楞图法燎宁剪析旗舍趾蛇挨焙室琐昧林檀领战材骏盘陷画劫态剁蒜忽厉唾柠卤仿撅洼负稽闹芒乖启 5简述企业购并的动机。 战略管理问答题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回答题)
A A、各级行政机关 B、各级立法机关 C、各种党派 D、社会团体 9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 B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的特点有()。 ABCDE A、公共性与政治性 B、法制性 C、民主性 D公平性 E、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