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_试题题库陈振明内容摘要:
理体制改革的最显著特征是公共行政中的。 从1952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建国一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以 为中心。 已成为当前转变政府职能,校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错位、缺位和越位”行为的最迫切工作。 “ ”主要从公民社会部门的角度来分析治理,将治理看成是横向联合的“公民参与网络”,是一种“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 在美国,政府间合作网络有三种主要的类型,它们是政府协商会、 和地方政府之间在特定领域的合作。 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面有关的治理的用法,用它来描绘相互依存时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对当代公共管理的环境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20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 )表明美国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 A、重塑运动 B、撒切尔主义 C、精简政府改革 D、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下哪种治理不属于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 )。 A 、全球治理 B、村落治理 C、民族国家的治理 D、社区治理1979年,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了西欧最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这种改革的特征是( )。 A、政府精简机构 B、注重商业管理技术 C、引入竞争机制 D、顾客导向从1949年到2002年我国前后经历了( )次较大的以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 A、5 B、6 C、7 D、8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主要表现为( )。 A、可治理问题 B、合法性问题 C、有效性问题 D、责任性问题政府管理途径的分析对象是( )。 A、政府部门与市场力量的关系 B、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C、多中心的公共行政体系 D、建构公共服务供给的合作网络下面哪种模式代表了一种私人部门管理理念和公共部门管理观念的新融合,强调公共服务的使命,但又采用私人部门“良好的实践”中的质量管理思想。 ( )A、小型化与分权模式 B、效率驱动模式 C、追求卓越模式 D、公共服务取向模式( )是引发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 A、全球化趋势 B、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 C、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 D、经济衰退、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堪重负( )因新公共管理的改革的深度、广度、持续时间和成效而被许多国家奉为典范。 A、英国 B、美国 C、新西兰 D、澳大利亚公私合伙网络常见的方式有( )。 A、财政补助 B、特许经营权 C、公私合营企业 D、志愿服务三、解释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治理治道变革全球治理财政补助四、简答题 治理与统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是什么? 增强网络的责任性和回应性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强化。 简述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 五、论述题试论述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教训。 试论述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 善治 公共服务 经济 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 管理主义倾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 自组织的网络 特区 合作网络途径二、 选择题A ACD BCD C ABCD A D D C ABC三、解释概念治理: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利,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治道变革:指西方政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来界定自己的角色,进行市场化变革,并把市场制度的基本观念引进公共领域,建设开放而有效的公共领域。 全球治理:一般用来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财政补助:即为了支持某些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项目及其群体,政府部门在财政上给予帮助,如对重大科研项目的拨款,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给付和对教育机构,在读学生,医疗机构等的补助。 四、简答题1)联系:目标相通,都需要借助公共权利维持社会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区别:①管理的主体不同②管理的客体不同③管理的机制不同④管理的手段不同⑤管理的重点不同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机构的重组1)加强行政伦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2)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共权利的实现3)政府有着特殊责任的定位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3)健全金融监管体制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5)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五、论述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 2)政府改革视角的狭隘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统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1)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上起了决定的作用。 2)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3)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 4)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指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另一个动因。 第三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B一、 填空(每空一分,共10分) 与 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推动、控制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两股强大的力量。 与 构成了当代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核心主题。 20世纪70年代的 是官僚行政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20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在公共服务中推行 ,并在80年代初以立法的形式在地方推行。 政府间合作网络有三种主要的类型。 一种是政府协商会。 另一种是。 最后一种是地方政府之间在特定领域的合作。 合作网络的权威从根本上来源于 的认同,是政治系统以法律或默认的方式将公共权利赋予了其他行动主体。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模式是 ,往往被称为撒切尔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从1952年底开始,我国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叫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以加强 为中心。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步入阶级社会后,国家和政府成了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组织形式,其主要职能有( )A 政治统治职能 B 社会管理职能C 经济控制职能 D 生活事务职能“没有政府的管理”是指( )A 全球治理 B 国际治理 C 社区治理 D 世界秩序政府治理网络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有( )A 应对不确定环境 B 处理社会关系C 制定和调整网络管理条例 D 培育网络共同价值与信念被人们视为新公共管理改革最为迅速、系统、全面和激进的国家有( )A 新西兰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美国在公共人事管理改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 放松管制、增加灵活性 B 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C 绩效评估以及灵活的付酬制度 D 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三、 概念分析(每题4分,共20分)公共管理 治道变革 治理 全球治理 民族国家的治理四、 解答题(每题8分,共32分)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治理与统治的联系与区别。 什么是治理的客体。 为什么社区部门兴起成为治理公共事务的模式设计。 五、述题题(每题14分,共28分)分析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结合实际谈谈我们行政体制的新趋势。 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0分)政府、市场政府改革、治理问题福利国家竞争招标制特区政治权威效率驱动模式中央集权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AB ABD ABCD ABC ABC 三、概念分析(每题4分,共20分)公共管理:就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即包括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的管理。 治道变革:西方政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来界定自己的角色,进行市场化变革,并把市场制度的基本观念引进公共领域,建设开放而有效的公共领域。 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利,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全球治理:一般用来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民族国家的治理:这里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答:(1)即时的职业化管理。 (2)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绩效评估。 (3)强调产出控制。 (4)实行部门分权。 (5)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6)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和方法。 2答:治理与统治追求的目标相通,都需要借助公共权利维持社会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以出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二者在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上又具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1)管理的主体不同。 (2)管理的客体不同。 (3)管理的机制不同。 (4)管理的手段不同。 (5)管理的重点不同。 3答:治理的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一向全人类的跨国际问题,包括公益和公害问题,可分为:(1)生态环境问题。 (2)政治军事问题。 (3)社会生活问题。 (4)国际经济问题。 4答:因为它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解决政府、市场难以解决的众多复杂的公共问题,能够填补政府部门难以介入的空间,表现在:一方面,各种社区组织更关心其服务对象,更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更了解社区自身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社区组织能够推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的发展计划,参与解决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并使公共服务直接处于社区民众的监督和控制之下。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答:西方各国政府改革运动以及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首先,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上起了决定的作用。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 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 最后,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拟的示范性影响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的另一个动因。 答:(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a,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 b,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 (三)试点城市深化公共行政体制改革方案。 第四章 政府间关系一、 填空政府间关系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三种: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地方自治模式和。 根据分权的程度将政府间关系的类型分为三种: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等级制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 ,二是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 市管县的具体形式因地而异,其主要模式有三种:1)地市合并型2)开放合并型3)。 胡鞍钢在 一书中,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博弈关系。 《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的作者 认为政府间已由垂直联系为主发展为横向联系为主。 地方自治模式的政府间体系强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权和 ,而不是中央的控制和影响。 中国主要区域合作分经济网络组织的类型包括:一是省区间经济协作区,二是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三是省内经济协作区,四是。 网络模式的政府间关系将从单向依赖趋向。 将政府间的管理分为三种官僚体制、市场方法和网络管理的模式是。 二、 单向选择下面那一项是促使美国由“分层蛋糕”式的联邦主义朝“分块层蛋糕”式联邦主义转变( )A 政府间关系由分权向集权的调整 B 政府间关系由集权向分权的强化C 政府间关系由集权向分权的调整 D 政府间关系由分权向集权的强化最早在文献中使用IGR这一术语的是( )。 A 克莱德 F施耐德 B 格雷夫 C 拉焦尔 D 赖特在中国迄今为止研究政府间关系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译本专著是( )。 A 《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的研究》 B 《国内政府间的关系》C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D 《理解政府间关系》网络模式作为政府间关系的新型模式,那么网络关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行动者的平等 B 行动者的独立 C 行动者的合作 D 行动者的相互依赖我国目前的政府体制主要以( )为主A 省县(县级市)。公共管理学_试题题库陈振明
相关推荐
企业有较强技术整合能力 1 2 3 4 5 6 7 我们企业的制造能力是很强的 1 2 3 4 5 6 7 在生产中引入 CIMS、 ERP 等先进制造体系及方法 1 2 3 4 5 6 7 我们企业具备较为先进的产品研发设备 1 2 3 4 5 6 7 员工具有很强的设备操作水平 1 2 3 4 5 6 7 我们具有较强的设备改进能力 1 2 3 4 5 6 7 第 六 部分 组织能力
西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取决于工资率、地租、利息和利润”。 16尽管“这个制度远不是完善无缺的,但是 ,它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问题的一种方式。 ” 17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限制私人的主动性。 不断增加政府开支,保证最低社会福利,“补充某些人的实际或货币收入”。 通过公共劳务和税收
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 , 也是一种生活文化 [12]29。 民俗体育广泛存在于民间,依附于民俗活动,是历史底蕴和文化的积淀,也是民众最本真的生活状态,符合以上特点的, 在北京市范围内的民俗体育项目包括以下一些。 依附于民俗活动是民俗体育最重要的特点,很多民间体育项目因缺乏这个因素而与 民俗体育区分开来。 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赛龙舟、舞狮、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掷沙包、荡秋千等 传统体育项目
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 这里的舆论监督取狭义解,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舆论监督 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
在程序 设计 语言中, 我们把 面向过程的语言称之为 ( B ) A 低级语言 B 高级语言 C 汇编语言 D 机器语言 11 URL是万维网的网页的地址,它的地址排列格式为 ( A ) A B Scheme:port/path C Scheme: path/ port D path/ port 11 人们可以坐在计算机前通过互联网,使用 ( B ) 网络协议登陆到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 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