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全县教育工作报告内容摘要:

力度,推进教师 交流,强化师资培训,落实乡镇补贴、职评政策等待遇,均衡师资配置。 在管理与质量方面,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确保义务教育在校生年巩固率达 97%以上。 今年,在突出抓好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㈠立德树人 ,提升育人水平,推进全县教育科学发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渗透到学科教学及学校管理之中,全面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 “ 核心素养 ”。 强化团组织、少先队和班主任等德育中坚力量。 细化德育内容,开展养成 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 “ 三爱三节 ” 教育等活动。 加强体卫艺建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工作年度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校园足球示范校建设;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禁毒知识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等卫生知识教育;开展戏曲、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进一步加强德育薄弱环节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家校合力。 学校各项工作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围绕 “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主线,调整教学工作策略和思路。 把教育教学业绩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主要 指标,压实校长主体责任。 做好教科研成果评选、奖励、推广和应用。 加强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使用考核,继续开展教学业务督查、教学质量监测、教学改革及新教育实验评估、教学成果奖励等工作。 加强对校长、分管教学业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专业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有计划安排骨干教师学习和培训。 举办好教师岗位大练兵、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 一师一优课 ” 评选、初中分片教研、名师送教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 课程标准,坚持质量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督导,提高课堂效率。 普通高中围绕高考改革,针对全国卷加强研讨,继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城区高中要重点研究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力争 2018 年高考再创佳绩;农村高中要积极探索联合办学、集团办学模式,立足校情、挖掘潜能,增强办学吸引力。 初中阶段要强化教学工作管理,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监测、教学督导评估工作。 抓好教研团队,认真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借鉴新教育实验做法,做好初中教学方法改革工作,进一步探索适合县情、校情的教改之路,提高课堂实效。 小学阶段深入推进新教育 实验,充分发挥小教办职能作用,开展好构建理想课堂、研发本土课程等特色活动,加强对第三、四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指导,做好非新教育实验学校课改指导工作,并向村小、教学点延伸,提升教学质量。 全县中小学要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师生网上教学资源获取、信息交流处理能力。 组织参与 “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 ” 、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系列活动,开展电子备课、网络评课、空间晒(赛)课等。 管好用好学校、教师和学生网络空间。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 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评估机制,加大管理员培训力度,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目标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快实施 “ 穿衣戴帽 ” 工程,坚持 “ 一校一品 ” ,做好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 显性文化注重教室、寝室、功能室布置设计,校园环境亮化美化,力争有亮点;隐性文化注重校风、教风、学风等制度文化建设,力争有内涵;文体活动注重形式多样,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系列活动,做好青年志愿者、研学旅行等社团活动,力争有特色。 同时,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评估,组织开展巡回检查,评选表彰一批文明示范校。 ㈡促进均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各类 教育协调发展。 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城区大同路幼儿园,改扩建 2 所公办幼儿园。 继续扶持 50 所普惠性民办园。 开展第三期园长任职资格及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工作。 加快示范园建设,争创 3 所市级示范园, 6 所县级一类园,开展示范园与农村薄弱园结对帮扶工作。 加强幼儿看护点管理及业务指导,实施动态监管。 开展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继续做好《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与培训,规范办园,全面提高科学保教质量。 今年计划投入资金 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工作。 以补短增量为重点,新建城关一校南校区等 8 所学校,通过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着力解决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足问题。 加快实施 2018 年、提前实施 2018 年改薄项目,装饰整修 372所学校。 配备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教育装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 “ 带教、送教、支教 ” 活动,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解决师资均衡问题。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缩小校际差距。 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