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镇经济工作会议讲话内容摘要: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激活发展的潜力,加快建设城乡融合试点镇;要以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有机循环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谐镇;要以开放发展凝聚力量、激发潜力,紧紧抓住 “ 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这历史机遇和 **镇通道节点优势,加快建设 商贸流通重点镇;要以共享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三要坚持把准主攻点。 镇第十六次党代会上确定了紧紧围绕县委坚持 “ 聚焦三大转型,深化三县建设 ” 总体部署要求,坚持 “ 宜城宜乡、宜工宜农 ” 特色小城镇战略定位,凝心聚力推进 “ 四镇 ” 建设,攻坚克难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既是全镇上下的共识,也完全符合省市县委的发展大势和政策导向,只要我们不断积极主动融入全县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 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紧盯既定发展目标不放松,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顺应发展大势,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年是实施 “ 十三五 ” 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市县 “ 两会 ” 精神的开局之年。 我们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年全镇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县三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 “ 三县五区 ” 建设总体部署,紧盯打造现代农 业集成区目标,立足 “ 宜城宜乡、宜工宜农 ” 特色小城镇定位,加快 “ 现代农业示范镇、商贸物流重点镇、城乡融合试点镇、生态文明和谐镇 ” 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依托紧邻生态工业园区和食用菌产业园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务经济,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东灰山遗址公园培育壮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力争实现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500 元,同比增长 11%。 落实好这些工作部署,既要紧盯目标任务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又要分阶段在重点环节、重点工作上聚焦发力,突出抓好以下五 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绿色有机循环理念,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就我镇而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着力改变农业经营方,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 一是着力优化种植结构,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紧紧围绕国道 227 线、丰六路、六太路 “ 一轴两翼 ”三农工作示范长廊建设,持续做优做强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特色制种和 花卉 “ 五大 ” 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引导发展优质小杂粮、黑枸杞、花卉等新兴特色作物,推动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格局。 坚持一村一品,精心培育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示范点,大力发展特色订单农业, **、五坝、新民等村要依托园区优势打造现代设施农业区;铨将、韩武、海潮坝、四堡、西上坝、王官、柴庄、赵岗、四坝、东上坝等村要因地制宜不断扩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打造特色农业种植区。 二是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发展规模高效养殖。 借助省市县扶持牛、羊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我镇秸秆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创建绿色循环养殖区,突 出畜牧业全产业链打造,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和分散养殖,切实抓好增畜补栏、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等规范化管理工作,改扩建祁鸣、润禾等标准化养殖小区 3 个,大力新建高标准特色养殖小区,北滩、金山、新民等要稳步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不断提升草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着力创建绿色循环养殖区。 三是坚持绿色有机循环发展理念,加快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抢抓中央一号文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的政策机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短板 ” ,全面完成旧棚改造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坚持 “ 三新一高 ” 建设 标准,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稳步提升已有专业合作社运营水平,加快四季青果绿色有机果蔬生产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和引进龙头企业、农户及返乡人员实行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参与经营建设,分享收益。 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扩大四季青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色有机西红柿、辣椒、茄子、人参果、草莓、葡萄、甜瓜产地认证品牌影响力,加大绿色有机基地、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推广种植力度,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四是走好土地规模经营增收路子,切实增加土地产出收益。 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 “ 长包短订 ” 等新型土地承包模式,引导农户通过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方式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全面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和规模收益。 五深入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劳务产业发展水平。 依托 30 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 工程,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新型农民,推动劳务输出由劳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 (二)牢固树立项目优先主导理念,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持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牢固树立项目首位意识,围绕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村级阵地、美丽乡村、文化广 场、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争引一批补短板、促发展的重点项目,争取整理高标准农田 万亩,计划配套渠系50 公里,硬化通村道路 20 公里,在 227 线沿线配套修建停车场、旅游公厕、生态餐厅、便民市场等旅游基础设施,推进集镇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持续增强镇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快科研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建设,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服务,加大对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测。 加大农业保险普及力度,切实增强农业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严格执行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