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用户-第一课内容摘要:

法 D. 4.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 B. C. D.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传统文化全是糟粕,对于这种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文化某些方面确实有与民主相冲突之处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于片面、过于偏激 C.新文化运动人士都是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 D.反映了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历程: ( 1)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人物:李大钊) ( 2)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3)问题与主义之争,宣传五一节的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 4)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出版 《 共产党 》《 劳动界 》《 工人周刊 》 等) ( 5)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原因: ( 1)根本原因:中国当时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 2)客观原因: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影响: ( 1)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其并用于指导中国革命。 ( 2)在此影响下,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之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 3)中国知识界先进分子开始重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开始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深入到革命实际斗争中去。 ( 4)中国人民也开始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不同。 ( 5)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5月 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 《 五四特刊 》 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3.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成为知识分子挽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月 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 五四特刊 》 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3.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成为知识分子挽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革命派: 倡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倡导民主共和 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地主阶级学“器物”(先进科技) 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学“制度” 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 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共“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 四 大 特 点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 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 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 主动选择的过程。 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 交融的过程,始终伴随论战。 (学习者) 三个阶级 学习历程 四个阶段 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二 横向联系 • 原理: •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背景 ——把握“阶段特征” 关注政治 、经济” 1840 1856 1860 1894 1898 1900 1911 1915 1919 1921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851 戊戌变法 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潮萌发 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播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洋务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尊孔复古逆流) 启蒙思想的传播 十月革命 三 中西对比 学法指导 :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注中西相似思想的比较 中国的维新思想与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维新思想 法启蒙思想 同 经济背景 内容 影响 异 影响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政治上兴民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推动戊戌变法(失败) 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强大的思想武器 …… 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 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社会基础;缺乏成熟的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 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完整的理论体系 思想启蒙;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同 背景 内容 性质 作用 异 时代 斗争矛头 影响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资本主义经济的 进一步 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内容 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启蒙 反对教权、 王权、 封建等级制度 召唤了法国大革命 ,导致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召唤了五四运动,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主要反对儒家伦理道德 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 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 四 关注高考前沿 关注新史学观念 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史观 ——阶级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史观、全球史观等 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开风气之先,在思想文化领域为 中国的近代化谱写了前奏曲。 •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 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 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