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能力培养考试测量内容摘要:

科学地位逐步提高; 由单纯引进科技到追求科技进步和民主发展相结合。 2020年 2月 5日 讨论: 此问的问题有两个, 1指向性不明确;2没问出历史味道。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科学和民主并重,至少可以 说明 四方面的问题:其一,对“技”“科学”本身的作用、应用的认识;其二,对国外发展科学技术的认识、感受。 其三,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原因。 其四,科技、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的关系。 设问中的 “说明” 是让学生说明哪个。 【 可以考虑使用 Solo评分法 】 2020年 2月 5日 从给出的答案看,勉强照顾到了前两个方面。 但这又是抽象的概括多于历史实际了,没有多少历史味道了。 作为历史试题,其实第三个问题更有意义。 如果是历史好的学生,他围绕历史背景变化的思路作答,则很可能一分没有。 但能按照这种思路作答这才是历史素养高的学生。 【 学科和素养问题 】 2020年 2月 5日 Solo评分法 澳大利亚学者约翰 比格斯教授 (John Biggs) 提出 称之为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英文缩写为 solo。 主要用于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 思维结构 的状态,处于哪一层次。 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 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 就称为 solo分类评价法。 2020年 2月 5日 比格斯教授认为,学习结构主包括两方面 : 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 数量 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 建构 学习要点 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把学习结果分为五个层次 : 2020年 2月 5日  指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他们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应付任务,或他们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因此在他们的学习结果中未获得任何学习要点。  指学生的学习结果中涉及了构成问题之众多要点的中的一个。  指学习结果中涉及了构成问题的若干要点,但学生只是简单罗列这些要点,而这些要点似乎是相互独立、并无关联的。  指学生的学习结果中涉及构成问题的若干要点,并且能够把这些要点组织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 这一层次表明学生真正理解了问题。  指在关系建构层次的基础上抽象化、概念化,产生一个新的课题。 这一层次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年龄阶段并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达到。 它是教学目标预料之外的。 2020年 2月 5日 2020年 2月 5日 Solo评分法实例: 0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Solo评分法实例 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 《 纽约时报 》 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 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 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 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 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  摘自 《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 ——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 2020年 2月 5日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25分) ( 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 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 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 ( 5分) ( 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 ( 5分) (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 ( 15分) 答案(分层次) ( 1) 答案 1: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它们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 《 南京条约 》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 答案 2:仅笼统地回答。 侵害了司法主权;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其他答案。 ( 2) 答案 1: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中国:以礼入法 ,礼刑结合;不重事实,不重证据;没有律师和陪审制度。 西方:有律师制度;有法院、陪审团;重证据。  答案 2:未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 答案 3:仅笼统地回答。 中西在司法制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其他答案。 ( 3)本小题采用 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2020年 2月 5日 第三层次 ,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 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2020年 2月 5日 第四层次 ,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 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2020年 2月 5日 第五层次 ,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 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 /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 〃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教材介绍 人教版、岳麓版 必修教材介绍 2020年 2月 5日  人教版教材特点 有坚实的学科根底 : •时间最长,老教材的沉淀 与课标比较紧密的契合 突出课标要求的 “三新 ” •新史观,新体例,新理念 关注了历史素养的培养 2020年 2月 5日 岳麓版教材特点 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作为贯穿主线 整合与再创造,对课标明显不足之处进行了增补 • 经济重心南移; “生物工程 ”、 “空间技术 ”、 “原子能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等 相对较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2020年 2月 5日 两本教材的整合比较一例 人教版:第七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制的国君主立宪建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单元学习小结 岳麓版: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 9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第 10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 11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第 12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第 13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2020年 2月 5日 历史必修的整体框架和课文结构 人教版的整体框架 前言 单元、课 • 8个单元, 24或 27课, 1个探究活动课 附录 • 大事年表 • 中英文对照 • 推荐网站 2020年 2月 5日 单元结构  单元导语  学习建议  各课 课文结构  导入  子目  历史纵横  资料回放  学思之窗 思考  模块链接  本课要旨 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学习延伸)  (历史插图,插图解说,人物生平)  (注释) 2020年 2月 5日 岳麓版的教材框架 各册均按单元、课、目三级设置 每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每课前有课前导语,起整合、引导的作用。 突出时序线索,主线 每课不平均分配课时 2020年 2月 5日 岳麓版课文呈现形式 1 常规课与综合探究课两种类型 2 大小字的不同功能 3 正文与辅栏 4 知识窗 5 图片、地图与表格 6 课后(非仅课外之意)版块: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 2020年 2月 5日 历史 必修① 的总体思路 内容依据  历史必修 ① 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 (新课标)编写的。 它规定历史( Ⅰ )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 2020年 2月 5日 总体要求 了解 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