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的终结内容摘要:
会。 总的来说 ,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种反对派均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 但又不能无视无产阶级的要求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以及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为一种折衷与调和的经济学体系提供了温床,使其成为必要和可能。 约翰 穆勒的以折衷调和为特征的经济学应运而生。 第三、他的经济学说不像其他与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那样一味的为资本主义辩护。 他承认资本主义的矛盾,正视资本主义的现实,并不掩盖劳动与资本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而是同情工人阶级处境, 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公和对财富占有的不平等。 第四、穆勒经济学说的基本原理中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表现在他提出分配规律是 历史的可变的规律 ,而不是永恒的规律;他仍 把劳动看作是价值决定的一个因素 ,并把 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区分开来 ;坚持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对立 、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他发挥了李嘉图的 比较成本学说 中的合理因素。 第五、穆勒 《 政治经济学原理 》 的出版宣告了研究 生产 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终结。 到穆勒为止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有一个总的共同点, 即多是从生产出发,研究生产的经济学说, 穆勒则综合了这些理论。 在他之后,经济学家认识到, 要研究生产就不能抛开劳动,不能彻底否认劳动对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作用,因而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的矛盾,于是便离开生产转向研究消费、流通,并走上主观主义道路。 所以他的著作标志着研究生产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 总之,穆勒学说总的特点是 调和论和折中主义。 是对 19世纪上半叶各种经济学说的综合。 他既坚持私有制和自由竟争,也注意到工人的要求。 穆勒的经济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旧阶段的完成,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 1)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 政治经济学家们声称是讲授或研究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和分配规律的 ”。 ( 《 原理 》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第 13页 ) 在说明经济规律时,约翰 穆勒区分了 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 2)方法: 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他发挥西尼尔 “ 纯经济学 ” 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得最大利益的思想, 提出 “ 经济人 ” 的概念。 “ 经济人 ” 是人类的经济属性的理论抽象,是从人类行为各种动机中抽象出来的经济动机,这种动机最主要的是使财富最大化,它受有限的实际收入和对闲暇的喜爱的制约。 2)演绎法和归纳法。 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 归纳法以经验为基础,所要求的不是一般的经验,而是特定的经验。 他主张效法斯密抽象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相结合。 (一)折衷主义的价值理论 穆勒认为, 在以交换为基础的社会中,价值问题是根本问题。 穆勒的价值理论是集前此一切价值理论之大成的折衷调和的价值论。 三、经济理论 、价值和价格的定义 ( 1) 、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 效用 ,即商品满足某种欲望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 ( 2) 、价值 就是 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或交换价值,是指它的一般购买力。 “ 价值是个相对名词;某一商品的价值,指的 不是该商品本身具有的某种内在的本质特性 , 而是该商品所能换得的其他物品的数量。 必须时刻记住,某一物品的价值是相对于另外一种物品或一般物品而言的。 “ ( 3) 、价格 指商品的货币价值 ,即某一物品可以交换的货币量。 穆勒认为,某一物品要有交换价值或价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具有某种 效用 ,二是在它的 获得 上必须存在若干 困难。 而一个物品在市场上究竞能有多少交换价值,则要取决于竞争,即取决于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 如何由 供求决定, 各类商品有不同的规律。 根据商品获得的难易性,商品分为三类.这三类商品的价值决定规律是不同的。 第一类 是数量绝对有限而供给又不能增加的商品,如古代雕塑、古画、善本书、稀有古币及其他古玩等,其 价值主要以需求大小为转移。 这类商品的价值取决于 有效需求量 与 供给量 之间的比率。 第二类 是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制增加面单位生产费用不变的商品,如棉织品、毛织品等工业品, 其价值取决于 “ 生产费用 加上通常的 利润 ”。 这类商品的获取,困难只在于生产这些商品所需付出的 劳动和费用 ,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和费用,其供给量便可以无限增加,而且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会提高。 第三类 是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制增加而单位生产费用 递增 的商品,如 农产品 ,这类商品能通过增加劳动和费用的支出而无限增加,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需要随之提高(产量达到一定点之后), 其价值由最劣条件下的最大成本决定(生产费用)。 穆勒运用李嘉图的价值原理和级差地租原理,说明这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首先, 这类商品的价值决定于 最劣等土地的生产费用 ,即劳动加上通常的利润。 由于 社会必需 ,所以该生产费用应当在价格上得到满足; 其次 ,其他较优等土地的产品却都依照由该劣等地生产费用决定的价格出售,必须获得级差的收入即地租。 由于这种 商品的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费用决定 的,而这等土地的价格中并没有地租,穆勒据此断言,地租不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这样.他就得出了第三类商品的价值法则,即 取决于以最大费用生产并运至市场的那部分供应量的生产费用。 穆勒把第一类商品的价值称为稀少性价值(李嘉图:价值是由其稀缺性所决定的商品)。 把第二、三类商品的价值称为 成本价值(李嘉图: “ 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 ” )。 总之,折衷主义价值论 第一类商品价值取决于供求 第二类和第三类商品价值取决于 生产费用 ,区别在于第二类商品价值取决于一般单位的生产费用,第三类商品价值取决于获得供给必须的 最大生产费用。 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都吸收进来,是一种混合主义或折衷主义的价值论。 价 值 市场价值 自然价值 供求 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 其价值为稀少性决定,取决于市场供求。 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单位生产费用 不变 的 商品,其价值由一般生产费用决定。 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边际成本是 递增 的 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 (二)、分配理论 穆勒对分配理论的分析是从 所有制问题 开始的。 ( 1) 、所有制(私有财产制度)的作用 保证一切人能拥有靠他们的 劳动 生产的和靠他们的节欲 积蓄的物品。 ( 2) 、对劳动和资本的所有权给予充分的肯定 私有财产制度,就其根本要素而言,是指承认每个人有权任意处置他靠自身努力生产出来的物品 …… 整个制度的根本是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物品具有权益。 ( 3) 、明确的 否定土地私有权 他说: “ 当谈到 ‘ 所有权的神圣性 ’ 时,应该经常记住, 土地。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相关推荐
、法、日:占秘书处总数的 % 处在制高点 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 ISO标准: 17765( ) IEC标准: 5794( ) 总计: 23559 发达国家:占 95%以上 (中国: 2020年 64项, %,提案 164项) 战略制高点 ISO、 IEC主席情况 ISO IEC 年代 主席 年代 主席 19471949 美国 19381945 意大利 19501952 法国 19461948
关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或者进入 政府机关与动物检疫有关的部门 行业分析 最擅长 企业环境分析 政府机构环境分析 突出产品调查,龙头企业玛氏公司内部调查) (组织环境 政府机构改革,人员查) 宠物热 地区 优缺点主要原因 评价 家乡 徐州 优 势 人才竞争比不激烈。 次要优势 独生女儿,父母年老以后需要人照顾。 主要优势 消费水平低,比较适合生活,交通便利 次要优势 劣 势 经济不发达
—— 李振城 《 苏联兴亡的沉思 》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僵化和干部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事实上的终身制的确立;另一方面由于党外民主和群众监督机制的破坏和削弱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地干部的侵蚀,到 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 这个“特权阶层”成员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 第二,多数人文化程度较高,受过高等教育
群众史观、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群众路线方法最重要的哲学依据。 它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和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群众史观是与英雄史观对立的历史观: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英雄史观 :历史发展是由英雄豪杰决定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