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内容摘要:

 群众史观、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群众路线方法最重要的哲学依据。 它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和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 群众史观是与英雄史观对立的历史观: 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 英雄史观 :历史发展是由英雄豪杰决定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人民群众只是被英雄利用的工具。 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因为:人民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群众路线方法  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操作化、方法论化。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群众路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中心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 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它是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我们党的先进性为依据的。  第二,一切依靠群众。 这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一切为了群众的组织保证。 它是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性质决定的。  第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实行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它是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在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方面的具体体现。 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石的。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分四个步骤:  调查 — → 决策 — → 执行一 → 反馈  它们是一个相互衔接、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 在实行过程中,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 一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 二是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  群众路线的方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以人为本 的哲学依据,特别是科学发展,必须依靠人民。  一要依靠群众的智力  二要依靠群众的体力( — ) 543万民工(江苏、山东、安徽、河南)   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 马克思 在概括阶级观点的主要内容时说: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 ‚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 阶级。  列宁说: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 (四)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 (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 2)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必然地表现为阶级和阶级斗争 (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就是全面革命‛ ( 5)‚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 6)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 ( 7)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8)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历史使命和它自身只有组织成为革命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 9)‚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等。 这些观点的结合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运用这种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及其基本观点,来思考、认识、分析、解决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就是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划分方法、分析方法、评价方法。   需要注意的是, 实践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阶级观点要以前者为前提和基础。 阶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亡,生产力的发展更为根本。  还应指出, 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同人民性是一致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性是 因为:  一方面 ,他们当时生活的英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无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 ( 《 马恩选集 》 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95页) 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的绝大多数都行将进入无产阶级队伍 ,无产阶级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 具体讲,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问题:  第一,划分阶级和阶层需要注意标准的多样性。 马克思和列宁根据经济地位即物质利益划分阶级的方法,西方社会学按照财富 (收入 )、声望和权力划分的方法,各国统计局主要按职业和劳动方式划分的方法等等。 但是,它们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  马克思说过:‚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 ‛( 《 马恩选集 》 第 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547页。 )这里,他并未否定西方学者划分阶级的标准。  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多次讲到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这体现了从地域、职业、劳动方式 看待阶层的视角 ,与强调所有制差别的阶级分析有所不同。 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突出强调的是人们经济地位即物质利益的不同,这是深刻的,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