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内容摘要:
面积 190。 强(大城市) 188。 弱(小城镇 ) 人口 3亿多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知识点 3 时间: 经过: 结果: 意义: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 ,向 国民党统治区 发动大规模进攻 .直插 大别山 地区。 刘邓大军开辟 大别山根据地 . 揭开了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南京 和 武汉。 重 点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 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 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略反攻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解析 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知识点 4 背景:经过一年多的解放战争,双方力量我增敌减 时间: 战役名称: 主要战役的战况及影响: 1948年 9月 —— 1949年 1月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作战方针 结果 辽沈 战役 林、罗 东北 解放军 关门打狗。单元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
相关推荐
《 世界经济史 》 战争改变国际格局 上述材料说 明了什么。 精品课件 俄罗斯帝国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精品课件 美国的亿万富翁们 …… 发财最多。 他们把所有的国家 , 甚至最富有的国家 , 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 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 …… 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 ,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 …… 所洒下的鲜血。 —— 列宁 《 给美国工人的信 》 材料说明了什么。
群众史观、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群众路线方法最重要的哲学依据。 它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和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群众史观是与英雄史观对立的历史观: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英雄史观 :历史发展是由英雄豪杰决定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 李振城 《 苏联兴亡的沉思 》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僵化和干部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事实上的终身制的确立;另一方面由于党外民主和群众监督机制的破坏和削弱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地干部的侵蚀,到 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 这个“特权阶层”成员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 第二,多数人文化程度较高,受过高等教育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见必修 3专题一 P1821)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
史料三: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 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