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西货运区雨污水泵站一号雨水泵房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系统也难免偶然停电,故每个施工点均备有自备柴油发电机,此项备用电源纳入施工总备用电源一并考虑。 降排水监测系统布置 这里主要布置两类监测系统: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和地面沉降监测系统。 (1)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若干水位观测孔组成,基槽纵轴线附近每边 3孔,共计 6眼观测孔,观测孔的结构和安装要求比照井点管,观测孔内水位监测采用电测法。 (2)地面沉降监测系统 本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监测基坑降水引起的附近地面沉降情况。 本工程降水影响范围内没有重要建筑物。 如果附近有建筑物 (如民房等 ),每个邻近建筑物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13 从降水前至降水全过程定期对上述水位观测孔内水位和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进行系统观测记录,其高程控制点可利用施工高程控制原点(必须在降水影晌范围以外)。 14 四、 主要施工方案 (一) 、 施工测量 沉井轴线测量标高控制的重要性 ( 1) 沉井施工测量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轴线的准确性不 仅关系到本身位置准确而且关系到制作和下沉的准确性,特别是下沉过程中的测量监控关系到沉井下沉是否垂直,位置是否偏移和扭转,标高是否正确,测量数据资料将作为指导下沉的依据。 ( 2) 沉井制作和下沉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依靠测量手段来控制实现。 设立基准点和控制轴线 通过书面交接和现场察看的交接方式从甲方处获得测量控制网点坐标和标高水准点,利用获得的控制网点坐标和水准点标高对沉井工程进行定位,设立沉井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水准基点,每条线每侧分远近设两点固定点,必须牢固稳定,并加以保护,作为施工测量的控制依据和基准点。 通过十字中心控制线定出沉井外壁刃脚中心线及主要中隔墙中心线,作为铺设垫层垫架和立模制作的依据,通过设立的水准点标高,监测制作过程中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情况及抽取垫木后沉井沉降的情况,以便采取措施。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根据沉井下沉测量控制与观测措施及要求跟 班监控测量。 15 ( 二 )、 沉井基坑 泵站区域有暗浜存在,在开挖沉井基础时 必须把沉井基坑局部范围内的暗浜处理好。 把淤泥挖除清理,回填 中粗砂 80cm 并 ,分层 (分层高度为 30cm) 压实填至基坑设计标高。 为减少下沉深度,沉井制作在地表以下标高 处 的基坑中 ,由我们现场 开挖 可知此处已经达到 ○ 2 3 层砂质粉质土顶部 , 所以我们 利用 ○ 2 3 层 砂质 粉质土 顶部为沉井制作的持力层, 承载力为 9T/m2 沉井基坑四周设排水沟,保持基坑干燥。 (详图见沉井基坑开挖平面图)。 砂垫层为 80cm 的粗砂,30cm 一层分层压实填筑。 持力层的稳定性计算 16 ( 1) 下沉时的 雨水泵房自重: G=2282T 沉井混凝土方量 (雨水泵房 ) 部位名称 去除后浇 2M 的总量( m3) 刃脚 KJ1 断面 KJ2 断面 KJ3 断面 Z1 断面 井壁 隔墙 56 总方量 913 总重量 2282T ( 2) 持力层承载力: ① 刃脚及砂垫层所能承受的压力 R1=U CR: 式中 U-沉井外壁周长 C-刃脚 下砼垫层 及砂层 下扩散宽度 ( m) 代上式得 R―― 地基土承载力按 ( 9T/m2) C=+2 tg45176。 +2 176。 =( m) R1=U*CR=( 2+ 2) 9=1136( T) ② 底梁下土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17 R20=S(底梁下砼垫层及砂层下扩散面积 ) R(地基承载力) = (S0+2 L H 砼 tg45+2 L H 砂 176。 ) R = (65+2 110 1+2 110 ) 9 = 1215(T) ③ 底梁所承受的荷载: R2=GR1=22821136=1146(T)R20 即沉井底部土体能承受沉井的重量,基坑满足要求。 ( 3)中粗砂层承载力 选取 粗砂垫层, 20cm 一层浇水振捣夯实,填筑厚度为 80cm。 承载力按 18T/m2计。 粗砂层受力面积为: S= +65+110 2= 148T 所以粗砂层所能承受的重量为: N=S 18= 2662T> G 所以粗砂层能承受沉井的重量。 砂垫层 、 混凝土垫层及定位垫木 布置 沉井制作在地面以下土层 ○ 2 3 层 砂质粉土 层上,由于制作高度大,亦重量大,为避免制作后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基坑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刃脚及底梁部位设混凝土垫层,以加大支承面积,经计算垫层厚度,刃脚部 位 、宽度。 梁底部 ,砂宜采用粗砂,每 20cm 为一层,浇水振捣夯实,检查砂垫层密实度,应用 1Ф16mm 钢筋长 离地高度 50cm,自由下落,如插入深度≤ 70mm,则认为该砂垫层的密实性 已 达要求,刃脚下 采用 C20 砼浇捣宽 垫层,厚 15cm。 18 在沉井下沉后拆除混凝土垫层,确保沉井壳体的稳定性,在沉井制作前应设定位垫木,材料采用枕木 2m。 每边设各 2点。 每处宽 2m,每 m 设 5 根(详见基坑开挖、支护平面布置图、沉井垫木平面布置图 4) ( 三 )、 沉井制作 制作 流程及分缝布置 沉井采用分节制作,三节制作完开始下沉封底,最后施工第四节(含顶板一次完成至 ),分节制作标高如下 第一节 ~ ,制作高度。 第二节 ~ ,制作高度。 第三节 ~ ,制作高度。 三节总高。 第四节施工 ~ +,施工高度。 333 19 沉井施工顺序为钢筋 → 模板,脚手架 → 浇筑 → 养护等过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标号 C30 抗渗 S6 级,用泵车输送入模,振动机、振捣密实,模板选用优质多层建筑板,竖向拼装,先安装内模,隔墙钢筋绑扎后再安装模板,每次浇筑接缝处设凹形施工缝,沿外墙,相互贯通,模板竖向布置,竖向檁采用 75 50 木方,间距 25~ 30cm,横向 檁采用 Ф 48 钢管,内外模用 Ф 16mm,对 销 螺栓,相互 紧固螺栓间距横向为 ,竖向为。 上节 与 下节浇捣时在接缝处采用同标号水泥砂浆,接缝确保密实相互咬合和防止渗漏。 模板及支撑脚手架工程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先进行施工图放样设计。 本工程以使用组合钢模板为主, 按施工放样图现 场拼装,侧面模板用 φ 16 带止水片的对销螺栓固定 ,按 60 90cm 网格状布置(如下图)。 模板安装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 浇筑 后结构物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符合图纸规定,各项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钢管脚手架采用 48mm 钢管,连接件为铸钢扣件。 脚手架搭设要符合脚手架工程的搭设规定,同时要满足脚手架工程搭设的一般要求。 20 钢筋工程 钢筋一律现场配制加工, Ф 10mm以下钢筋可做成绑扎接头≥ 10mm以上钢筋采用对焊接头,绑扎时位置相互错开,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垫块隔开。 内外层钢筋墙采用 Ф 12 钢筋制作,弯钩间距 1 根 /m3,确保内外层间距。 根据会审过的施工图纸,深刻理解设计意图,根据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放样,将经 项目质安部 审核后的钢筋放样图,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再布置生产。 根据下达的钢筋配料单在钢筋加工场进行回直、断配,并对成型钢筋进行标识。 不同规格品种的钢筋分别堆放。 焊接采用对接电弧焊,对接焊后按规范规定取样做对焊强度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现场施工。 钢筋的现场安装按经 审核批准后的施工放样图有序进行。 采用人 21 工绑扎,现场接长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按施工规范规定的标准进行控制。 垂直插筋,除绑扎外,再用电焊搭接牢固。 钢筋架立除设计另有要求外,底层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侧面钢筋控制保护层用带铅丝的混凝土垫块或圆钉固定。 预埋件 沉井制作时,要对进、出水侧的钢套管进行预埋,在闸门、清污机、格栅等部位设有大量的预埋件,对闸门埋件,清污机轨道等可采用二期砼,铁件二期再埋。 其它小型埋件则采用一期预埋。 砼浇筑前检查预埋件的位置,报甲方专业工程师审核。 砼工程 整体采用分层对称 浇筑。 本工程由于砼浇筑强度大,施工场地小,故砼施工全部为泵送商品砼。 商品砼由砼供应站用砼搅拌车直接运至施工地点,然后用砼泵车将砼直接送至浇筑仓面。 砼浇筑、振捣 砼开始浇筑时,应先浇 2cm 厚与砼砂浆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再进行砼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法均匀上升,每次浇筑厚度 40cm,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及所有预埋件的位置准确性。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观测沉井刃脚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砼养护 22 砼的养护拟采用 洒水 养护,使砼中的水份不再蒸发,从而完成砼水化作用,以达到养 护的目的。 养护 14 天以上。 施工缝的处理 在沉井第一次制作时预留 凸 式施工缝。 在沉井两次制作接高时要对结合面的硬化砼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松动砂石和软弱砼层,再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表面积水要清除。 施工缝位置的钢筋回弯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砼不受松动和破坏,钢筋上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应清除。 浇筑时先在其表面铺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砼的砂浆一致,浇筑时要对施工缝处加强振捣,使新老砼结合紧密。 特殊气候的砼的施工 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期间,要勤测粗骨料的含水量,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的用 量,砼运输过程中其容器及仓面加以覆盖,仓内排水应畅通,以确保砼浇筑质量。 冬季施工:冬季施工期间要防止砂、石料表面冻结,并应清除冰块,必要时,为提高入仓温度,可用温水拌和。 运输过程中采用保温措施,砼浇筑后,在砼表面及时覆盖,拆模应控制在气温不陡降时,防止砼收缩 对销 螺 栓孔修补,应将孔周围打深 1~ 2cm,内大。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西货运区雨污水泵站一号雨水泵房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