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内容摘要:

解析 : 宋应星的原因从材料一中“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 《 四库全书 》 ,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的信息可概括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固守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文化氛围等角度来分析即可;牛顿的原因可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来分析。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 不同的 原因。 ( 10分) 命运不同的原因 宋应星科技成果 牛顿科技成果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 ;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材料 下面是 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题目要求“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该目录肯定存在缺陷,一条建议根据什么提出呢。 题目说得很清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解析: 即根据上面所列目录,上面目录反映了什么呢。 材料 下面是 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反共高潮、黑暗统治 目录给我们的总印象: 抗日战争胜利全靠共产党 共产党:平型关大捷、大反攻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题目要求“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该目录肯定存在缺陷,一条建议根据什么提出呢。 题目说得很清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解析: 即根据上面所列目录,上面目录反映了什么呢。 抗日战争胜利全靠共产党 即结合现行教材中的抗日战争,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抗日战争的目录如下: ◎ 全民族的抗战 ◎ 日本的滔天罪行 ◎ 抗战的胜利 ( 正文包括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组织四次会战、两次大捷等 ) ( 正文包括百团大战、中国政府派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等内容 ) 上述目录与 1960年教材目录相比,少了“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反共高潮、黑暗统 治”等内容,多了“国民政府组织四次会战、派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等内容。 上述目录和正文内容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国共两党都作 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比较,参考答案不仅有了 ,而且有多个可供选择。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参考答案 1: 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 2)理由: ( 1)建议: 参考答案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