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粘性分析--郑航专助本会计学(cpa)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自己今后工作的影响 —— 职业形象与社会资源方面等,因此费用难以降低而表现为“粘性”。 “机会主义观”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费用粘性问题,是西方目前的主流解释。 三、上市公司存在管理费用粘性行为 (一)关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管理费用粘性行为的 研究方法设计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别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模型设计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构建数量关系研究企业费用对其销售收入变化的反映,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探讨当销售收入增加或减少时费用增减幅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即所谓的费用“粘 性”行为。 对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存在性的检 验,建立基本模型 (1): ln[ =a0+a1ln[ ]+a2*di,t*ln[ ]+εi,t (1) 其中, expi,t代表第 i家企业在第 t年的费用, revi,t代表第 i家企业在 t年的销售收入, di,t是虚拟变量,当 t年销售收入低于 t1年时取 1,当 t年销售收入高于 t1年时取 0。 系数 a1度量费用对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化,即销售收入每增加 l%,费用增加了 a1%, a1+a2度量费用对销售收入减少的变化,即销售收入每减少 l%,费用减少了 (a1+a2)%。 如不存在费用粘性行为,a2为 0,这时 a1接近于 l。 如存在费用“粘性”行为,则有 a1a1+a2,如 a2越小,则企业费用粘性行为越强。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与法制环境对企业费用粘性行为的影响。 因此,在基本模型 (1)的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与法制环 11 境等各变量,建立两阶段模型。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与法制环境因素主要反映在 a2上,因此引入模型: a2=r0+r1*g1,t 其中, gi。 表示公司治理结构变量或法制环境,将上式代入模型 (1),并化简,得到模型 (2): ln[ =a0+a1ln[ ]+a2*di,t*ln[ ]+ a3*di,t*ln[ ]*gi,t+εi,t (2)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和法制环境对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具有增强作用,那么系数 a2和 a3均为负数;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和法制环境对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具有降低作用,那么系数 a3为正数。 (二)变量选择与定义 本文之目的在于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对企业费用“粘性”行为的影响,探讨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是影响上市公司 费用“粘性”行为的 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在研究基础上,选用能够充分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特征与股权结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其体见表 1所示。 表 1具体对所选择的研究变量进行了定义。 表 1 研究变量定义表 变量名称 变量代码 变量定义 理论预测 费用增长率 Exp t年度的费用 /( t1)年度的费用 1 销售收入增长率 Rev t年度的收入 /( t1)年度的费用 1 费用收入比 E/R 费用 /收入 12 董事会规模 Brs 董事会成员自然对数 + 独立董事占比 Ibr 独立董事 /董事会总人数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 例 Flr 第一大股东持股 /总股东 少数股东联盟持股比例 Ffs 其他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减法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股权制衡度 Sb 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国有股比例 Fst 国有及国有法人股 /总股本 流通股比例 Fts 流通股 /总股本 法人股比例 Flp 法人股 /总股本 + (三)数据选取 本文选择沪深 A股上市公司 1999— 20xx年的年度财务数据及公司治理结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 CSMAR财务数据库及 WIND咨询。 并对这些原始样本数据按如下方法和步 骤进行了筛选:①采用中国证监会 20xx年 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把所筛选出的企业进行行业归类;②选取 1999年 12月 31日前上市的 A股制造业企业为初始样本;③从初始样本中剔除在 1999— 20xx年被 ST帮 PT的企业,以及在此期间发生过重大兼并、收购行为、变更主营业务以及因主管业务收入、费用数据和公司治理结构变量缺失的。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共获得样本企业 280家。 (四) 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 2具体描述了样本企业各变量在 1999— 20xx年的均值、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及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表 2 销售收入增长率、 费用增长率及治理结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 析 13 变量名称 变量代码 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中位数 标准差 费用增长率 Exp 销售收入增长率 Rev 费用收入比 E/R 董事会规模 Brs 独立董事占比 Ibr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Flr 少数股东联盟持股比例 Ffs 股权制衡度 Sb 国有股比例 Fst 流通股比例 Fts 法人股比例 Flp (五)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和企业年度截面财务及治理结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类企业费用“粘性”行为是否因其治理结构的差异而不同进行实证检验。 上市公司 费用“粘性”行为的存在性检验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费用行为确实存在显著的“粘性”行 为。 四、上市公司管理费用粘性的影响因素 (一) 公司治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机制 对于费用粘性的 行业差异,国内外学者均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较强。 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行政费用”的粘性程度最强圈。 随着 20xx 年 1 月 1 日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进一步加大,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与美英等国外上市公司更加接近。 而且,中国 1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相对不健全,公司内部治理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中国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存在费用粘性行为。 董事会规模过大,不利于控制自由现金流量,致使费用粘性水平提高。 按照现代制度经济学观点,解决代理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激 励和约束旧。 对公司管理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