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公考申论A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内容摘要:

2011年上海市公考申论A卷真题及参考答案 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2011 年上海市公考申论 A 卷真题及参考答案一、请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10 分)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考生阅读题干,要注意以下三处关键点:第一, “给定资料 ”。 题干要求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的问题,没有指明具体哪一则资料,因此,作答范围就是全部给定资料;第二, “主要内容 ”。 要求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全部给定资料的浓缩版,要点主要包括成就、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等;第三,层次要点清楚。 作答要求非常明确,首先答案要包含要点,其次要点要分层次的表述,要点与要点之间应当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参考答案】勤政问题历来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和部门懒政、庸政问题突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 这与部分干部不学习、不思考、不思进取,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责任意识淡薄,不考虑群众利益是相关联的。 因此,应加大整治庸政懒政的力度,从严管理干部。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部分地区在整治庸官懒政行为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二、结合“给定资料 2”,谈谈对文中“积极的治理与防范胜过消极的躲避”这一表述的理解。 (15 分)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通过题干“理解 ”一词可知,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本题题干表述是“结合给定资料 2”,谈谈对文中某一句话进行理解,所以考生要把这句话放到背景材料中,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不要断章取义,单就这一句话进行理解。 同时,要注意字数不要超过 200 字。 在解答这道题时,考生要明白作答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对某一段话的理解,考生要跳出来看待,根据上下文和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积极的治理与防范胜过消极的躲避”,考生要重点分析此话所隐含的本质,揭露的主要问题,揭示消极躲避的危害,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得出权威的结论。 【参考答案】“ 消极的躲避” 指政府部门拒绝承担责任和风险,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解决,而是采取消极防御和自我封闭的政策,其实是政府懒政的表现。 这种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会导致民众的生活、权利空间遭受挤压,损害民众福祉,必将难以得到现代社会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 积极的治理与防范” 则是指面对问题不回避,反而更加灵活、积极、务实的应对。 随着社会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将出现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只有积极应对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8”,简要回答下列两题。 (20 分)(1)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对 L 市主要领导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做简要分析。 (10 分)要求:分析思考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字数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从政治经济角度对“两难困境” 做简要分析,从“给定资料 8”的内容来看,L 市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闭电厂,停止供暖。 既然是“两难困境” ,其中必然是存在矛盾无法化解。 而题目中政府面临的“两难困境” 实际上在 “给定资料 8”中破折号后面已经有所解释,即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牺牲群众利益,也就是政府为完成预期目标与保障普通市民利益之间的矛盾。 根据“观点明确 ”的要求,考生必须对这种 “两难困境”提出自己的观点。 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参考答案】“ 两难困境 ”表现为政府为完成预期目标与保障普通市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节能减排是政府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地方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政府在无法完成预期目标时,被迫以停止供电,中断市民供暖的方式来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 无论节能减排任务,还是保障群众利益,都是必须完成的“死任务”,不存在谁更优先的问题,因此面对这种两难困境绝不能简单粗暴的以牺牲另一方利益为最终结果。 (2)从实践出发,简要论述如何破解类似该市“两难困境”的难题。 (10 分)要求:分析思考条理清楚,措施得当,字数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简要论述如何破解“两难困境” 的难题,可以先采取先分析问题再提出对策的答题思路。 问题其实在第一小题中已经所有涉及,本题重点在于通过问题推出对策。 可以参考“给定资料 9”中的部分内容,“给定资料 9”中提到,一些人不愿探索实践,不了解情况,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不从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从这些问题可以推出相应对策。 【参考答案】该市对“两难困境 ”的解决方式实际上是庸政的表现。 政府平时在相关工作上执行不力,造成任务目标无法按时完成;同时为完成任务,以牺牲普通市民利益为代价,施政方式和工作方法简单粗糙。 为避免陷入这种“两难困境” ,政府应从强化自身 “服务人民”的观念入手,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善思考、多实践,提高自身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做到勤政善政。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破解“两难困境” 的难题。 四、分析“给定资料”,就如何政治庸官懒政提出对策。 (15 分)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 350 字。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提出对策整治庸官懒政。 题目并没有限制给定资料的范围,即要求从整篇材料入手,这决定了本题所提对策应当偏向宏观层面。 从给定资料的内容来看,关于整治庸官懒政的内容集中出现与给定资料 11,这则材料列举了从中央到各地方整治庸官懒政的措施和方法,对作答本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对本则材料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即可形成本题作答之对策。 【参考答案】整治庸官懒政可以从提高意识和完善制度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增强政府责任意识,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解决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政府部门“服务人民” 的观念,增强干部队伍的危机感、责任感和进取心,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和活力。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行政绩效制度,对不作为、不学习、不进取等懒政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鼓励锐意创新、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加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提高政府自身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五、阅读“给定资料”,以“坚持勤政廉政,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40 分)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 800。 【写作思路】本文要求以“坚持勤政廉政,促进和谐发展” 为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结合材料,从勤政廉政超教育考公资源助考网:762741164 旺旺:天天转哟 建设的角度立意,才能做到不跑题,同时将勤政廉政建设升华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正是考查文章有无深意的标准。 文章的标题即论点可以拟定为“勤政廉政谋发展 激浊扬清促和谐”。 文章的重点部分应在论证部分,即论证勤政廉政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勤政廉政。 在论证的过程中可采取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使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达到震撼人心,引人入胜的效果。 同时无论何种文章,如果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名言警句。 下面提供的范文开篇采用排比的形式列举古往今来勤政廉政的杰出人物,引出为官廉政勤政的必要性。 进而总结勤政廉政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通过对廉政、勤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分析,使说理更为充分,将论点充分包含在了具体的说理过程之中。 然后笔锋一转,揭露出我国广大官员庸政懒政现象,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 文章结尾部分短小有力,再次重申论点,收束全文。 然文无定法,考生的作文只要立意是围绕“坚持勤政廉政,促进和谐发展”展开的,文章的其他方面可以另行自主安排。 【参考例文】勤政廉政谋发展 激浊扬清促和谐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勤政廉政,古往今来,勤政廉政的故事不绝于耳。 古有春秋宋国司城子罕拒收宝玉、受人爱戴,北宋大儒程颢存心济物、视民如伤,明朝名臣于谦一生清正廉明、只带两袖清风。 今有人民公仆牛玉儒、任长霞、孔繁森的事迹震撼人心、美名远扬。 这些人是勤政廉政建设的典范,无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位卑未敢忘忧国 ”和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的事业观、荣辱观、道德观。 勤政,即勤勤恳恳办事,踏踏实实工作。 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人类之所以能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是身体与思想共勤的结果。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勤政是根本,也是基本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所在。 廉政,即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明代郭久礼说过:“民不畏我严,畏我廉,廉生威;民不服我能,服我公,公生明”,讲的就是廉洁从政的基本道理。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视清正廉洁为政治之本,传家之宝。 廉政已经成为建立社会和谐机制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然今日,我们广大官员庸政懒政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人“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 有些人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做事情往往采用“拍脑袋” 决策和“经验型” 决策。 还有些人缺乏责任心、同情心,视人民利益为草芥。 这些人往往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只当“和尚”、光吃“斋饭” ,不敲“木鱼 ”不 “撞钟”。 更有甚者贪财好利、好功喜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加快整治吏治,推动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势在必行。 要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始终不忘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民众、体恤民情、为民办事。 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治理庸政懒政力度,严格行政问责制度、明晰领导干部用人导向,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和惩戒力度,以此增强干部队伍的危机感、责任感和进取心,激发干部队伍干事业的热情、干劲和活力、加快建设一支能够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干部队伍。 与此同时,媒体和舆论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将领导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负责任政府的建立。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党员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鞠躬尽瘁。 ”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保持“视民为伤”的品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真正激浊扬清,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作风、制度和组织保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