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组团5-10楼转换层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标志。 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 d分批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 他专项检验,杜绝不合格钢材用于本工程。 ( 1)钢筋制作加工所采用的钢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 2)钢筋加工前应对采用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严禁使用。 ( 3)钢筋制作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砼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 20xx) ( 20xx版) 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mm) 项目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77。 10 弯 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77。 20 17 ( 5)钢筋加工前,采用机械调直和人工调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直,使钢筋无局部曲折,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4%。 ( 6)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表规定。 三级钢筋 四级钢筋 ( 7)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箍筋弯钩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 8)钢筋成型:应优先采用机械成型,也可采用手工弯曲。 钢筋成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钢筋必须平放,板子应托平,用力应均匀,不得上下摆动,以免钢筋不在同一平面而发生翘曲。 18 、分捆堆放,并应减少翻垛时翘曲变形,钢筋在搬运、堆放时,应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 转换层梁钢筋 全部 采用直螺纹 机械 连接,并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20xx)的 A级标准进行操作。 直螺纹连接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①每套机械均要专人负责,在进行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各规格中一组( 3根)试件,待做静力拉伸达到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②钢筋下料时切口端应与 钢筋轴线垂直,端面偏差不允许超过 4度,不得有马蹄形挠曲。 ③钢筋套丝部分规定: 标准型套丝长度一般按钢筋直径长度 1d。 长度不得超过 1扣( 3mm/扣)。 ④在多次装刀和动刀时,前 5个丝头应逐个检验,稳定后按10%自检。 检查合格的丝头,立即将其一端戴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同规格的连接套筒并拧紧,凡检验不合格的丝头,应立即作出标记,并切除后重新制作。 ⑤钢筋的连接之前,先把装好套筒的钢筋连接在钢筋上,然后用扳手拧紧钢筋,使两根钢筋对顶紧使筒两端外露的丝扣不超过一个完整扣。 随后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每 500个 19 套丝为一组进行抽检。 ⑥同一截面内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能超过全部纵筋截面面积的 50%位置,接头位置应避开上部墙体开洞部位,梁上托柱、剪力墙部位及受力较大部位。 本工程 设计单位确定转换层大梁端头上部二排钢筋 分别锚入梁底柱内。 结合大梁钢筋采用悬挂式绑扎方法,梁的钢筋在整体完成绑扎工作之后才能就位,因此对转换层大梁下柱的施工要求作如下规定,确保工作层面的工作。 ( 1)所有柱顶钢筋在距转换层大梁顶面 200高处进行弯折,以便给大梁上部二排钢筋留足空间位置,柱顶钢筋弯勾长度为 15d; ( 2)柱的箍筋按原设计进行绑扎,但角柱、边柱在距大梁底板以上 300高内的柱箍筋只就能向上靠,暂不绑扎,待梁下部钢筋全部绑扎完毕并下落到梁底板后该处的柱箍筋才复位绑扎; ( 3)除中间柱按设计要求浇筑砼至梁下口外,边柱、角柱 20 均不浇筑砼; ( 4)当转换层大梁梆扎完毕并下落就位,经检查合格之后,方可浇筑角柱、边柱的砼至梁下口。 ( 5)安装配合:给水、排水、消防、配电暗埋等应在转换层施工前作好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配合,并做好安装成品的保护措施,同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钢筋绑扎方式 ( 1)转换层主梁的钢筋直径较大,数量较多,骨架高,易倾覆。 传统的框架梁绑扎方式难以完成转换层梁的钢筋绑扎工作,因此对转换层梁的钢筋绑扎采用悬挂式绑扎方式。 ( 2)其它钢筋的绑扎采用传统的绑扎方式。 ( 3)先绑一根成型主梁钢筋骨架,经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然后进行大面积绑扎。 梁筋绑扎 ( 1)绑扎顺序 搭设钢筋绑扎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均匀放置梁的上部主筋和箍筋(先纵后横、框架梁分别放置)→直螺纹连接钢筋接头→现场取样检验合格后→划出箍筋间距→箍筋绑扎→梁底放置 D28@1000 钢筋垫铁→放置第一排梁底钢筋(纵横框架梁、次梁交错,分层放置φ 28@1000 轮头铁)→绑扎二排主筋→吊筋绑扎→按图设置拉筋、腰筋绑扎→进行钢筋 21 笼全面检查→报验合格后封梁侧模 ( 2)钢筋绑扎支撑架的搭设。 ① 搭设钢管支撑架,支撑架利用梁、板结构支撑架进行接长增高,搭设范围在梁净空间和外周边,支撑架距柱边 600,立杆间距 1200,立杆高度距大梁底板 ,立杆顶面、立杆与梁底板水平面以及立杆中部设置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确保支撑架的稳定性,水平杆不得伸入梁断面内,支撑架顶面作为搁 置钢筋和操作架。 ② 设置托杆,支撑架上设置钢管托杆,托杆顶面距梁底板高度为 ,在托杆上先放置纵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调匀钢筋排距,其上放置楞铁位置在托杆处,同时放置横向梁的上部第二排钢筋,其后放置纵向梁上部有一排钢筋,并拧紧直螺纹接头。 ( 3)绑扎方法 ① 梁箍筋就位绑扎 箍筋套入前应校正梁主筋的间距和支座边距,避免梁钢筋伸出支座外影响梁外侧模板的安装,并用粉笔在梁主筋上按照设计要求划出箍筋间距,箍筋按照左(内箍)中大箍,右(内箍)的顺序进行放置,箍筋套入方法如图示,每个托杆跨内应放置箍筋的数量已由粉 笔分划线明确,对应粉笔分划线绑扎主梁上部主筋和箍筋,绑扎丝采用 20铁丝。 ② 放置梁下部钢筋 22 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钢筋,拧紧直螺纹接头,并与箍筋进行绑扎,绑扎完毕后,在二排钢筋上面放置楞铁间距 ~,为了保证楞铁不位移,应与主筋绑扎 2个点,然后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钢筋并与箍筋进行绑扎。 对于梁内需设置吊筋时,吊筋的穿入时间应在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钢筋之前,因为这时箍筋下部处于活动状态,便于吊筋穿入。 穿入后的吊筋上部应与主钢筋进行绑扎,达到悬吊的目的,同时便于下部主钢筋的穿入。 ③ 钢筋骨架就位 钢筋 骨架就位前,汇同业主、监理、设计及质检单位对梁内的上下部主筋、吊筋、箍筋全数进行检查,并对直螺纹接头进行紧固检查,经检查合格的钢筋骨架才能准备下落就位。 钢筋骨架下落就位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纵横梁钢筋骨架整体下落,下落前先在梁底板上放置垫块作为主筋保护层,然后从区域的起端开始进行下落就位。 下落骨架的方法是在原托杆扣件的下方 50处设置扣件,拧松托杆扣件使其下滑至新设置扣件位置,再拧紧托杆扣件。 如此反复,直至钢筋骨架到位。 ④ 腰筋及拉筋绑扎 骨架就位检查合格后,用粉笔在箍筋上划分腰筋间距位置,并穿入腰筋对照粉笔划线 进行绑扎,同时绑扎拉手筋,并对柱箍筋进行复位绑扎。 23 ⑤ 绑扎次梁钢筋,预检、报验 按设计要求绑扎次梁钢筋,一个区域内的主次梁钢筋全部绑扎完毕之后,项目部钢筋工长汇同专职质检员进行预先检查、验收,预检合格后,填报监理单位进行检查。 如果绑扎区域量大面广,可通知设计单位和质监单位共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转换层梁钢筋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板筋绑扎 ( 1)转换层板筋规格为 16@150 双层双向,先绑扎板底筋,与梁平行的第一根板底筋距梁边 50开始布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