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阿城区玉泉中低产田改造(特色作物)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量为 35040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63%,雨季的起止时间与夏季风的进退时间一致,夏风来临与退却的迟早,影响雨季降水量。 冬季降雪早,气候干燥严寒,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春季受夏季风来临的影响 ,降水变率大,春旱几 率大,平均相对变率为 33%,最大变率达 70%,易成灾害。 春旱机率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9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14%.秋季受夏季风退却是时间的影响,降水量比春季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 14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土壤属潮土类,玉泉镇土壤质地为轻壤质中壤,结构良好,便于耕作,但肥力较低。 据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 含氮 ,含磷量少,且氮磷比例严重失调。 节约用水是我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节水条件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北 高南低,利民村山间河流是主要排涝防洪的河道。 该区土质肥沃,地势 平坦,广泛分布黑土,白浆土和暗棕土,土壤腐殖含量高,土质结构良好,土壤含水量 31%,比重 ,孔隙 60%, 、地貌、土壤综合分析,本区非常适于发展利用节水设施来繁育良种苗木。 因此项目区土壤改良对开发生态农业的 发展潜力很大。 主要自然灾害 本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春季少雨而多风,春旱发生频率为 70%左右。 本区降雨特点是春季少雨,一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 68 月份雨量大而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 63%,以上,容易造成洪涝等自然灾害,洪涝发生频率为 40%左右。 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总 人口 3758 人,农业人口 3257人,劳动力 1200 人,农 15 业技术员 55 人。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万亩,其中耕地 万亩。 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黄豆、水稻。 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碱性化现象严重,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低,广种薄收,长期处于中低产水平。 受资金短缺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没有进行过上规模、规范化的土地治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 70%节水灌溉设施落后,机耕道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 ,大部分耕地仍延续传统种植结构,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等, 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倡生态农业,从而 改善农民的 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技能的转变。 项目区辐射 面积 9000 亩, 项目实施后,每年繁育果蔬优良种苗 万亩,向市场提提供优良果蔬种苗 300 万株,产值 450万元。 推广栽植果蔬 万亩,产值 20xx 万元,每亩增加经济效益300 元,为农民增加效益 270 万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有农技服务站一个,农业科技人员 10 名,其中农艺师 2 16 名,技术员 8 名,近几年在分区主要进行大豆 、玉米优良品种推广和栽培技术等。 市、区分别成立了“科教兴农”领导小组,为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县、乡 (镇 )、村 4 级科技网络体系,形成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病害防治、专业技术研究会等 5 大服务体系。 同时,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强,农民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保证了技术的及时推广,所有这些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田间工程现状 节水设施 项目区位于哈牡公路北 3 公里,现有河流 4 公里,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 ,由于连年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降低,河道水量损失较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农机化程度不高,只有改善水利设施条件,采用节水灌溉设施,农田增产效果才明显。 农业 设施 项目区现有通村公路 1 条 14Km,田间道路和机耕道路较多,现状道路大部分为小于 4m 宽的土道,不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交通运输,从而加大了耕作成本。 项目区土壤贫瘠,肥力不高,农业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低下。 林业 设施 项目区林地面积大,有效对农田进行保护,但农业生产水平不 17 高,农业效益低。 项目区现林网占地 8200 亩,森林覆盖率 60%以上 ,主要树种为杨树、刺槐,树龄 57 年,胸径 10cm。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各类农机具 16 台(件),其中:大中拖 2 台,小拖 14 台,机引农具 7 台,可直接利用,在项目区内设有农机服务站和专职农机管理员,另外农技服务站能够及时提供机具、配件、技术等服务,能够满足农田的耕作、收获,机械化程度在 70%以上。 科技现状 项目区内农民文化教育水平 较 低,只有少数接受过正规教育,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掌握较少、意识薄弱,对现代化的农用机械运用熟练度不足,目前项目区正在推广科教兴农的办法,在 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正在逐步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积极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知识。 18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阿城区 玉泉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农业 )项目建设是为了农业 产业能够可持续的 生产发展 ,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平衡,稳定发展的局面。 中低产田的 改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加强生态农业与节水灌溉农业的建设,是改造中低产田的 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区域特色,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项目区的自然灾害严重的危害着农业生产。 该区的粮食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 效益低下。 耕地中旱田大都是中低产田,土壤肥力减退,不适应农业发展 要求。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目标,达到农业综合开发区的高标准、规范化要求,必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也是生态 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农业的生产要上规模这样才可以有很好的调控能力,加快生态农业中果蔬 的品种引进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抢占国际市场,尽快引进新品种,尽力发展旱灌,其目的在于增加产量和品质,增加出口创汇,这是国内、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同时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哈尔滨玉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的是果菜生产与种植,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农业企业的效益有下降趋 19 势,为了使企业更有活力、更有优势,拓宽业务范围,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担风险能力。 因此,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项目 ,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差异性的需求。 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使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条不紊,提高了企业 的效益,也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拓展种植,可以提升企业在 市场竞争 中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企业来说,既是可行的,也是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该项目符合当前产业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 项目 ,省市 区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对农业开发都非常重视。 20xx 年度项目区基础条件 和自然条件 较好,项目区可以利用节水设施来灌溉,如果对现有农田进行改造,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的排涝淋碱;另外,项目区农民 素质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今后的工程建设和管护都有保障。 通过科学规划,综合采取工程、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全面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能提高中低产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灾害的能力,能提升果蔬品质及良种的质量;提高生态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能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生态农业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区的 立项、规划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查, 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区,保障了项目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了事后的矛盾与冲突。 还深入宣传了土地开发治理政策,增进了群众对土地开发治理工作 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治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治理的民主形式,奠定了土 20 地治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 21 第四章 项目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地表水 项目区位于阿城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 项目区内 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万立米,可利用量 万立米,由此可见地表水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 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赋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含水层呈多层结构,由四个含水组组成,灌溉用水为第Ⅰ含水组的浅层淡水和第Ⅳ含水组的 深层淡水。 第Ⅰ含水组浅层为浅层淡水,埋深 10— 55m,颗粒多为细沙,储量稀少,不易于开采。 深层水埋深 200450m,水量丰富,水质良好,适宜作物灌溉用水,可开采量 万 m179。 项目区所属种植面积 , 大 部为半山坡地。 农业生产多年来依靠自然降水,地下水利用率比较低。 目前,项目区无用水企业,农业为主业,主要种植玉米和少许杂粮,现有水资源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少量用于生活用水。 农业用水,除少数地下防渗管道等节水措施外,基本无节水措施,故水的 22 有效利用率较低。 项 目区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万 m3,其中地表水 万 m3,地下水 万 m3。 项目区内虽有机井 1眼,但由于完好率低,配套不良,缺乏节水措施等原因,仅能控制农田面积 140 亩,年实际开采地下水 万 m3。 利用地上水 万 m179。 由项目区现行灌溉制度下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看出,现状水利设施和灌溉模式所产生的主要问题,一是农田灌溉不足,二是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需要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挖掘、利用现有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项目实施后, 项目区将充分利用地表、地下水资源,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 项目种植区将采用节水灌溉措施,棚室利用滴灌微喷设施,露地生产利用滴灌节水技术,同时 制订更加合理的灌溉制度,使项目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达到供需基本平衡。 23 第五章 规划设计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 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办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特别 是粮食生产能力,进行水、田、林、路综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