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产业扶贫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内容摘要:

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创优环境。 为解决资金问题,该乡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申报专项资金800 万元;为解决企业用地不足问题,乡长 **积极与土地、林地、农业等部门对接,协调调配竹园村加工厂周边 6 亩土地作为艾草仓储基地;为解决企业技术及专业人员匮乏问题,该乡邀请 **理工学院扶贫工作队到艾厂调研,促使校企双方达成合作意向。 一方面,校方负责对贫困户种植艾草进行 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 2 批 50 余人次。 另一方面,校方将该企业定为艾草研发试验基地,在产品高端研发上提供技术支持,并将企业列为电销专业社会实践基地,优先推荐本校电商专业毕业生来公司实习就业,为企业用工、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也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政府推动。 为迅速推广艾草种植,尽快形成规模、见到成效,书记、乡长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为群众讲解艾草产业发展前景,为群众算好收益账,鼓励群众发展艾草种植,目前,有 50 多户群众已初步达成了种植意向。 在此基础上,乡党委、政府又确立了 “ 能人染、典型带、政策促 ” 的艾草种 植发展战略,要求全乡 15 个行政村 70 余名村干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与企业签订种植合同,每人至少种植 1 亩,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奖补,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效益来消除群众顾虑,激发群众种艾积极性。 经过全乡上下的不懈努力,目前,该乡发展艾草产业的信心日益坚定,热潮不断高涨,成效初露端倪,预计今明两年可连片发展 2020 亩,一个新兴的艾草产业基地正在逐步形成。 同时,该乡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形成了 “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户主体 ” 的 “ 企业 +贫困户 +金融 ” 的扶贫新模式,让贫困户通过种植艾草实现迅速 脱贫、长期收益。 一是保护价收购。 企业向贫困户无偿提供艾根(每亩 120 公斤,价值 500元左右)、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以保护价收购艾叶(每亩预计最低收益 3000 元左右),保障贫困户的经济收益。 为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产业的积极性,乡政府协调企业对种植管护好、产量高的农户,每亩再贴补资金 500 元,连补两年。 目前已与43 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已建立艾草种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