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延津玉米3414试验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基础的磷肥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图 2);选用处理 10 可求得在 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图 3)。 图1 氮肥肥料效应函数y = 2 + + R2 = 01002003004005006000 5 10 15 20 25 30施肥量(k g / 亩)产量(kg/亩) 图2 磷 肥肥料效应函数y = 2 + 60x + R2 = 01002003004005006000 2 4 6 8施肥量(kg/亩)产量(kg/亩) 图3 钾 肥肥料效应函数y = 2 + + R2 = 01002003004005006000 1 2 3 4 5施肥量(k g / 亩)产量(kg/亩) 可以看出一元肥料效应模式中氮磷钾函数均达到显著水平。 一元肥料效应模型拟合的最大施肥量为( kg/亩): N 、 P2O5 、 K2O。 考虑肥料及粮食价格,一元肥料效应模型拟合的最佳施 肥量为( kg/亩): N 、 P2O5 、。 三元二次模型和一元肥料效应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三元二次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均略低于一元肥料效应模型,三元二次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达到显著水平。 如果对一元肥料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时,可以看到 F 值均大于 ,所以本试验将采用三元二次模型的分析结果。 3 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相对产量及相对吸收量的确 定 相对产量=缺肥区产量 /完全肥区产量 *100%,求得缺素区相对产量 (见表 5) 表 5 相对产量 缺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