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坐等观望,存在 “ 你能脱贫 、我也能脱贫 ” 的消极思想,扶贫工作手册、政策汇编等资料还放在村委会,没有发到贫困群众手中,个别村干部对产业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说不清楚。 少数部门工作重心和精力还没有完全倾注到贫困户,小额信贷门槛较高,手续复杂,贫困群众贷款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视察的 22 个贫困村、 220 户中只有 6 个村、 33 户获批了小额信贷,马良镇峡峪河村 21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20xx 年没有一户获批小额信贷;农民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不是很强,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是很接地气, 20xx 年全县虽然组织开展了 47 场(次)的劳动技能培训, 但只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490 人,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光伏发电项目推进不快,全县报备光伏发电 52 个村,目前仅建成 3 个试点。 (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乏力。 通过对 11 个乡镇、 22 个贫困村、220 户贫困户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增收仍面临严峻形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很难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从产业结构看,各地对长效产业发展认识还不够,缺乏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发展项目小而全,没有特色,科技含量低,产品商品化率低,组织化程度低,据视察了解,11 个乡镇中发展项目最多的达 23 个, 22 个贫困村中发展产业项目最多的达 17 个, 220 户贫困户近 70%选择发展生猪、土鸡、山羊、蔬菜等传统种养项目;从劳力结构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思想保守、体力不支,承接产业发展能力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 “ 等靠要 ” 现象,据视察统计, 220 户贫困户共有 9xx 人,如果按人均 2020元产业奖扶计算, 20xx 年应兑现奖扶资金 183 万元,而实际只兑付126 万元,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从收入结构看,抽查的 22 个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占比 29%,最高达 64%,最低只有 3%,务工收入平 均占比 50%,转移性收入平均占比 14%,最高达 27%,最低为 6%,说明农民发展产业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从空间结构看,部分集中安置贫困户由于人地分离,产业发展难度较大,与 “ 留得住、能致富 ” 的目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视察了解到, 20xx 年兴建的部分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建设还不够到位,贫困户要往返数公里去耕种;从收入情况看,被视察的 22 个重点贫困村, 20xx 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 万元的只有 8 个,仅占 36%,走访调查的 220 户贫困户, 20xx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 3255 元脱贫销号标准 的还有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