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与软件工程基础—软件生命周期(sdl内容摘要:

化,反而又加上了自动化处理的一套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的初衷却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样的软件究竟是不是成功的呢。 从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开始,软件产品就进入了软件生命周期。 在经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部署后,软件将被使用并进入维护阶段,直到最后由于缺 少维护费用而逐渐消亡。 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 生命周期模型 ( Life Cycle Model)。 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迭代模型。 瀑布模型( Waterfall Model)首先由 Royce 提出。 该模型由于酷似瀑布闻名。 在该模型中,首先确定需求,并接受客户和 SQA 小组的验证。 然后拟定规格说明,同样通过验证后,进入计划阶段…可以看出,瀑布模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当一个阶段的文档已经编制好并获得 SQA 小组的认可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样,瀑布模型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提供规约文档来确 保每个阶段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但是实际上往往难以办到,因为整个的模型几乎都是以文档驱动的,这对于非专业的用户来说是难以阅读和理解的。 想象一下,你去买衣服的时候,售货员给你出示的是一本厚厚的服装规格说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虽然瀑布模型有很多很好的思想可以借鉴,但是在过程能力上有天生的缺陷。 迭代式模型是 RUP 推荐的周期模型,也是我们在这个系列文章讨论的基础。 在 RUP 中,迭代被定义为: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