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t乙醚储罐区防火防爆设计_课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防火间距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规定 如表 表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规定 类 别 储 罐 形 式 固定顶罐 浮顶储罐 卧式储罐 地上式 半地下式 地下试 甲、乙类液体 单罐容量V(m3) V≤1000 不小于 V1000 丙类液体 不论容量大小 不限 不限 — 注: D 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 ( m) ;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 设置充氮保护设备的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浮顶储罐的间距确定; 当单罐容量小于等于 1000m3 且采用固定冷却消防方式时,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顶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 同时设有液下喷射泡沫灭火设备、固定冷却水设备和扑救防火堤内液体火灾的泡沫灭火设备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地上式储罐不宜小于 ; 闪点大于 120℃的液体,当储 罐容量大于 1000m3 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当储罐容量小于等于 1000m3 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储罐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防火距离 ,其确定依据了物料的危险性、储罐的结构、容量、消防力量及操作要求等因素 ,同时考虑着火几率极小 ,尽量减少占地、消防设施统一、节省管道等因素。 如本设计的 120t 乙醚储罐为直径 ,其储罐间防火间距为。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说明书 7 储罐型式 表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分组布置的限量 名 称 单罐最大储量( m3) 一组罐最大储量( m3) 甲、 乙类液体 200 1000 丙类液体 500 3000 液体储罐的型式很多 ,按建造材料可分为金属罐和非金属罐两种。 金属罐应用广泛。 非金属罐 (如砖砌、混凝土和橡胶储罐 )导电性能差 ,易遭受雷击 ,加之罐容往往较大 ,着火难以扑救 ,特别是黄岛油库大火之后 ,国家已禁止建造此类储罐(用于储存石油产品 )。 金属储罐的种类较多 ,从结构形式讲有立式、卧式、圆柱形、球形、椭圆形、浮顶罐等。 然而 ,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是立式拱顶罐和浮顶罐。 储存 乙醚 则宜首先选择浮顶罐 ,其次为拱顶罐。 若选取拱顶罐 ,考虑到安全可靠、减少物料蒸发损失、火灾扑救容易等因素 ,单台罐容量不宜超过 10000m3。 若采用浮顶罐,施工成本以及维护价格将极大的提高。 因此,采用拱顶罐加微压安全阀,对储罐平时进行补氮,罐内压保持在 以下。 建 (构 )筑物的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材料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的变化特征 ,一般将建筑材料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三 类。 建 (构 )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 (构 )筑物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将建 (构 )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 四 级。 对不同耐火等级的建 (构 )筑物的构件分别提出了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 根据 乙醚 罐区的火灾危险性 ,为保障罐区的防火安全 ,罐区建 (构 )筑物在火灾高温作用下要求其基本构件能在一定时间内不被破坏、不传播火灾、延缓和阻止火势蔓延 ,为疏散人员、物资和扑灭火灾赢得时间 ,因此 ,在 乙醚 罐区设计时 ,罐区内建 (构 )筑物 (如配电室、控制室、管架等 )的耐火等级应按二级考虑 ,所用建筑材料应为非燃烧体。 电气的防爆 下列建筑物、储罐(区)和堆场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供电: 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 30L/s 的工厂、仓库; 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 35L/s 的可燃材料堆场、可燃气体储罐(区)和甲、乙类液体储罐(区); 座位数超过 1500 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 3000 个的体育馆、任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说明书 8 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3000m2的商店、展览建筑、省(市)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楼、电信楼和财贸金融楼,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 25L/s 的其它公共建筑; [2] 由于 乙醚 的物化性质和储存条件所致 ,其蒸气能在罐区内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浓度 %%),并存在潜在的爆炸危险性 ,因此 ,乙醚 罐区的电气设计应严格遵循有关标准 ,如《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乙醚 储存常采用浮顶罐和拱顶罐两类罐型 ,但其 储罐 区爆炸危险区域等级是不同的。 若采用浮顶罐 ,在正常操作时无或几乎无任何“呼吸”损失 ,不可能出现乙醚 蒸气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故罐区的爆炸危险环境区域等级为 2区。 若采用拱顶罐 ,在正常操作时 ,存在“呼吸”损失 ,可能出现 乙醚 蒸气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故罐区的爆炸危险环境区域等级为 1 区。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确定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确定应综合考虑释放源的级别和位置 ,易燃物质的性质 ,空气流通状况 ,障碍物及生产条件 ,运行经验 ,技经比较等诸多因素。 正常操作时 ,乙醚 这种甲类易燃液体 ,其蒸气的扩散范围约 3m。 泄漏后其蒸气的扩散范围在10~15m。 因此 ,乙醚 罐区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取 15m为宜。 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气体应按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 (MICR)及引燃温度 (℃ )进行分类、分级和分组。 乙醚 蒸气应划为 IA 类 (级 )、 T1 组。 乙醚罐区的电气设计要点 甲类厂房、甲类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类液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 倍,丙类液体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 倍。 35kV 以上的架空电力线与单罐容积大于 200m3 或总容积大于 1000m3 的 乙醚 储罐(区)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当储罐为地下直埋式时,架空电力线与储罐的最近水平距离可减小 50%。 乙醚 罐区的电气设计 还 应符合下列要求 : 宜将正常运行时易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 ,如变配电设备、开关柜、事故发电机等布置在远离 乙醚储罐 的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内。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说明书 9 在满足罐区工艺及安全前提下 ,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 设置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现行国家或国际标准的产品。 不宜设置携带式电气设备。 应根据罐区内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爆炸性 乙醚 蒸气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 乙醚 蒸气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IA级、 T1 组 )。 控制乙醚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浓度 乙醚 罐区发生起火爆炸的条件之一 ,是有浓度合适的 乙醚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 虽然罐区中受设备和操作条件限制 ,完全消除 乙醚 蒸气混合物是不可能的 ,但是通过合理布置、减少蒸气排放、通风、惰化和设置 乙醚 蒸气浓度监测等措施 ,尽量减少 乙醚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存在范围 ,控制混合气浓度 ,使之达不到爆炸极限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减少蒸气排放 减少蒸气排放是罐区防火防爆的关键。 设计上应做好下列几点 : 选择合适的罐型 ,减少“呼吸”引起的蒸气外泄。 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阀门、泵、法兰、垫片等。 设置正确的防火堤、污水收集池等。 通风 罐区内的建筑物 (如配电、控制室等 )应设有通风设施 (自然或强制 )。 甲、乙类厂房用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它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机房和通风管道,且不应紧贴通风管道的外壁敷设。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 当送风机设置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置了止回阀门时,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风设备。 惰化 向 乙醚 蒸气空气混合物中充入惰性气体 ,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爆炸危险和制止火焰蔓延。 当混合气中氧含量降到一定值时 ,即使已着火的火焰也会熄灭。 乙醚罐区适用的惰性气体有 N CO2和烟道气。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说明书 10 设置阻火器 阻火器能有效地阻止外界火源进入 储罐。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储存像 乙醚 这种甲类易燃液体的固定顶。120t乙醚储罐区防火防爆设计_课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