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工作初探内容摘要:

行绩效管理 版制度及指标体系上线,我局绩效办人员积极参加区局绩效管理培训班,认真领会绩效管理 办制度及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本局相关配套制度及指标体系,按照区局的时间节点按时完成承接区局指标,下发本局指标工作任务。 四、 **国税局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绩效管理认识尚不完全到位。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对于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完善激励机制,树立组织价值观,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绩效管理强调的是全过程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评及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应用,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结果。 而大部分税务干部职工提到绩效管理,第一认识就是绩效考核,就是每年末的打分评比,各部门往往重视绩效考核,轻视绩效过程管理、互相配合的意识。 特别是业务部门,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征收管理科、纳税服务科、政策法规科、税源管理科、稽查局通力配合,协调统一才能够确保 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联系,缺乏大局意识和配合协作意识。 (二)机关内部考核缺乏专业水准。 在日常考评中,往往就考评内容简单考核被考评部门,考评者往往缺乏一定业务知识,缺乏针对性,使组织绩效考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由于各个部门、不同级别的人员工作职责不一样,所担负的责任不一样,考评的内容也不一样。 考评部门对被考评部门的日常考评只能就考评的内容进行检查,需要报送的计划、总结、报告只要是填报了就得分,不填报不得分。 至于填报 的质量如何、取得的实际效果如何、开展的工作有无前瞻性、连贯性就无法科学衡量。 一方面反映出对被考评指标熟悉程度不高,评分方法依赖于区局考评结果,通过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反映出个别考评部门在考评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人,特别突出的是分档考评指标,没有严格按照指标考评内容确定档次,存在部门相互平衡思想。 (三)绩效考评的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绩效考评是否公平、科学、合理,考评指标的设置非常关键,从目前税务系统绩效考评的指标设置来看,还很不科学,主要表现在: 一是考评指标设置存在两级分化。 要么过于简单,指标设置过粗,共性指标多,个性指标少,没有体现差别,易使考核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激励作用;要么过于复杂繁琐,指标体系庞大,落实起来难以操作,而且工作量大,与提倡的减负增效不相符。 二是考评指标设置上存在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由于税务部门的各个岗位工作职责不尽相同,在反映工作实绩的指标设置上就不一样,有时虽然考虑了这一点,但是仍然会存在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易量化的岗位指标较细、较严,不易量化的岗位指标较松、较模糊,这种结果往往带来考评工作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异性。 三是定性考评指标 与定量考评指标没有很好的结合。 我国公务员考核虽然明确强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但在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评的工作实际中,往往是单一的强调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使二者割裂开来,失去其互补性。 比如,在年底绩效考评中会得出大量的定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只是简单的罗列并没有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