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过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 大连建有占地面积 7 万平米,建筑面积 8 万平米的辽宁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 基地建有电子自动化设计及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现已入驻相关企业 20 多家,其中大连维德公司的高速实时图像处理器芯片技术世界先进,开发的高速摄像机产品被用于国家高铁高清视频检测和高速成像系统;大连爱康普站位于 rfid 产业链的制高点 ,开发了基于 tto/ttf 技术的完全自主的空中接口通讯协议“ 汉协议 ” ,设计的 icp01 芯片是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 rfid 标签芯片;硅展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 “ 智能无线充电管理芯片 ” 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集成电路材料业。 围绕大连英特尔芯片制造,康福德高、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摩西湖化学等 18 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配套企业纷纷来辽投资设厂;大连科利德已为英特尔、中芯国际等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供应特种气体;沈阳硅基科技拥有国内最先进的 soi(绝缘衬底上的硅)专利技术和制造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 8 英 寸薄膜 soi、8 英寸外延 soi 以及 68 英寸磨抛 soi 材料,其中 8 英寸薄膜产品已批量供应美国 ti 与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企业,并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二、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辽宁集成电路产业尽管取得一定发展,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产业规模不大,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核心技术不多,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新突破。 发展相对滞后。 当前,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等多个省市均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纷纷出台新的扶持措 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重大项目,力争在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抢占先机。 我国商业化运行(含在建)的晶圆生产线已达 81 条,其中仅在建的 12 寸晶圆线就达 8 条,而辽宁除英特尔项目外,仅有 1 条罕王 8 寸晶圆生产线。 20xx 年,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 71 亿元,仅为上海的 %,江苏省的 %,差距十分巨大。 多年来,我省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处于跟随甚至观望状态,而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应用的强势崛起,集成电路产业已快速进入智能化、个性化时代,发展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直接导致我省集成电路 产业发展愈发吃力。 缺少龙头企业。 除英特尔大连项目外,省内骨干企业仍处于成长期,尚未形成规模,且多为各自发展,产业生态链建设极不健全。 沈阳 ic 设备产业 20xx 年销售收入仅 亿元,拓荆、富创、科仪、硅基等骨干企业的产品刚刚通过国际验证实现批量供货。 罕王微电子的 mems 高端智能传感器芯片项目,预计 2018 年才能实现量产,大连宇宙电子 “8 英寸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一期) ” 项目因股权问题建设期延后。 缺乏具有行业竞争力、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难以带动下游企业发展,导致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度偏低 ,培育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更为困难。 缺乏核心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