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平衡。 这样不仅加快了治理速度,而且形成了综合完善的工程体系。 近几年,在国家投资加大的新形势下,我们又开始了公开招标、专业队施工,公司化运作、社 (四)保证苗木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在多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中, **旗坚持把育苗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以国有育苗为主、乡镇育苗为辅进行育苗。 每年育苗面积都保持在 2020 亩以上,年产合格苗木 2500 万株以上,切实保证了全旗每年 2530 万亩人工造林用苗。 二是引进优良林木品种,调整树种结构。 淘汰了部分树种,逐步筛选确定了一些适宜木地生长的速生抗逆杨树主栽品种。 并先后引进了落叶松、沙棘、条桑、枸杞和优质果树品种,使全旗造林工作步入了树种多样化和良种化发展的轨道。 三是应用育苗新技术,提高 苗木质量。 在育苗中,推广应用了化学除草、地膜覆盖、容器育苗、 ABT 生根粉育苗、叶面施肥、喷灌育苗等先进适用技术,同时,用扦插育苗取代了人工掘苗,使苗木取代了床式育苗,机械掘苗取代了人工掘苗,苗木质量和作业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二级苗木比例由过去的不足 40%提高到现在的 85%以上。 (五)注意培育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南部山区的刘杖子、北部沙区的鸟兰巴日嘎苏就已初显三大效益,是全旗最早的生态建设典型。 90 年代,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会战展开后, **旗又出现了六道岭的精神、大青山的 气魄、黄羊洼的规模、黄花甸子的模式、治沙林场的效益、热水汤沟道治理的精品等可资借鉴的典型。 造林绿化中涌现出造林英雄李儒、绿林好汉马海超、沙漠之狐孙家理、绿色旋风郑宪铭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通过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全旗上下形成了 “ 比、学、赶、帮、超 ” 的良好生态建设氛围,进一步推动了造林绿化进程。 (六)促进三效统一,突出农牧民增收 1996 年以前,为治理沙化和水土流失, **旗主要实行带网片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 随着全旗防护林体系的初步建立,旗委、旗政府开始围绕农 牧民增收,重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大了杨树防护兼用林、山杏经济林、沙棘经济林、灌木饲料林、林木采种等五大林业产业基地的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不完全测算,年林业总产值达到 6090 万元,年为农牧民增收 114 元。 农牧场防护林体系的建立,还促进了农业和草业的发展,初步估计,农田防护林对粮食和秸杆年均增产价值 亿元,农牧民人均增收 263 元。 为草和草籽年均增产价值 1 亿元,农牧民人均增收 188 元。 依托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围绕全旗产业发展, **旗正着力打造并壮大杨树工业原料林、沙棘林、灌木饲料林、山杏林四 大产业基地,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大发展带动农牧民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七)强化成果保护,保证持续发展 **旗把保护建设成果作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防沙治沙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 “ 一分造,九分管 ” ,旗里先后成立了森林公安、资源林政等林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