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一票否决制 ” ,确保任务落实。 二是推进污染减排。 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与监督 减排,建立并完善环境统计制度,总结迎接中央环保督察联合执法经验,出台部门联动规定,建立部门联动长效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 三是创建宜居社区。 结合社区 “ 品质提升 ” 行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环境整治,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做好创建服务指导,完成 4 个四星级、 1 个五星级宜居社区创建任务。 四是完成治污保洁任务。 发挥治污保洁平台统筹协调、监督考核的作用,合理确定年度治污保洁任务,稳步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管网、河流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提升我区生态环境质量。 五是补强薄弱环节。 建立与新区城建局定期 会商制度,加强施工扬尘整治;建立与新区城管局定期会商制度,加强道路扬尘、垃圾处理、露天焚烧等管控;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源头控制环境污染负荷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结合环保垂直改革,积极探索推行市、区、街三级环保网格制度,夯实基层环保基础。 二、加快建设 “ 五个一 ” 海绵城市。 抢抓全国第二批试点契机,按照 “ 五个一 ” 、 “ 三化(集成化、精品化、综合化) ” 等要求,引入国内外高素质技术团队,高起点谋划推进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顺利通过三部委第一年度考核,擦亮新区绿色名片。 一是打造一个涵盖 5种类型、 3 大尺度的海绵系统。 将光明 小镇、天安云谷、交通大会战、社区品质提升、公园之城建设、治水提质等重大项目全部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考量范畴,构建集低影响开发、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空间保护相结合的海绵系统。 二是构建一套全面完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 突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年内出台《 **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指南》、《 **海绵城市项目竣工验收要求》等 6 项技术标准和修编《 **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管理办法》 2 项管理政策,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示范区社会投资项目进行海绵审查,研究建立设计、施工、验收、运营规程规范体系。 三 是打造一条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体验互动路线。 包含近期参观 3 条路线,远期参观 2条路线,年内在原有约 8公里线路上增加华星光电人工湿地、鹅颈水生态河道等节点,总长达到 20 公里。 四是建设一个新技术、新材料的展示实验基地。 加快规划木墩海绵主题公园建设,全国招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入园,集中示范展示国内外先进海绵城市技术、产品、工艺、设备,加快制定出台应用指引。 五是建立一个可视化、可预警的在线管控平台。 实施智慧海绵项目,与海绵设施建设高度融合,构建地块、排水分区和流域三级监测考核评估体系。 三、全面铺 开治水提质攻坚战。 充实力量,每月会商,狠抓基础,攻坚克难,重点打好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建设四大战役,按期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一是消除 5 条河流黑臭水体。 加快河道综合整治进度,完成鹅颈水、木墩河、白花河三条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新陂头河、楼村水两条河道整治工程 60%以上工程量,积极采取生物治理等措施,一季度消除鹅颈水黑臭现象,其余 4 条河流黑臭问题年底前解决。 二是完成 14 条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 一季度落实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结合 EPC、PPP 和相关河道工程建设,纳入相关工程优先 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