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四篇内容摘要:

》中反腐斗士的浩然正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让百姓放心、安心的好公仆。 3 月 28 日,反腐新剧《人民的名义》开播。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该剧第一集的实际收看人数 (含网络 )高达 亿人次,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 7000 万,讨论量达 21 万,该剧的热播打响了 2017 年反腐剧播出的第一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洁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 反腐的高压态势为反腐剧的诞生提供了现实土壤。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 “ 冬眠期 ” 以后,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反腐大剧应运而生,回应了时代的诉求。 同时,这部剧也给党员干部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不忘初心,坚守品格。 《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 “ 小官巨贪 ”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长相憨厚、衣着朴素,在简陋破败的老房子里吃炸酱面,喜欢以 “ 农民的儿子 ” 自居,却在欲望的诱惑下,丢失了作为农民最朴素的品质,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当官的信念,贪污赃款达 亿人民币。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落 马官员皆出自普通家庭甚至贫寒人家,他们步步高升,却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 “ 赵德汉们 ” 警示着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把 “ 不忘初心 ” 作为为官干事的座右铭,要时刻铭刻在心,始终落实于行。 二是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 相对于普通干部,高官腐败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坏更广更深。 过去,反腐剧的尺度停留在 “ 副省级为止 ”。 这一次,《人民的名义》把尺度扩大到了副国级干部。 这背后彰显了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决心。 同时,该剧也警示广大党员干部,任 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 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 三是要不断提高廉洁意识。 《人民的名义》用丰富的细节、细腻的表达从正反两面展示了官场人物的生存状态。 尤其是对官场 “ 两面人 ”“ 两面派 ” 的揭露,入木三分。 剧中的腐败分子装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脱脱一个 “ 两面人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