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内容摘要:

不高。 当前,一些医院内审人员知识老化,不熟悉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不掌握了解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等专业知识,更不能掌握诸如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必要的审计方法和技巧,难以胜任医院内审工作,产生内审风险。 三是内审方法存在缺陷。 内审人员在运用抽样审计方法时,往往以个体样本来推断全局情况,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得出了有偏差甚至错误的结论;另外,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在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时,依据内控制度测评得出的审计结论也会存在检查风险。 四是内审范围不广。 部分医院内部审计范围相对狭窄,仅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没有开展风险管理、诊疗项目绩效分析、物资采购分析以及对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等进行审计,不能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风险隐患,导致医院不可避免的产生风险。 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要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首先,基层公立医院要成立由院长领导的风险防控机构,对医院的业务和财务运营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对出现的重大风险问题要进行集体研究决策,制定风险管理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医院职工要提高业务和财务风险意识,医务人员要提 高服务意识和医技水平,减少医患矛盾,内部审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树立风险意识,把风险意识融入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从源头上预防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将已经发生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