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推进策略研究内容摘要:

(三)监督机制不合理,问责力度不强 一方面,尽管目前基层政府接受内部外部多方面的监督,建立了覆盖全面的监督体系,但监督主体并未划分出明确的监督责任,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责任到人,表现为监督弱化、虚化和空置。 一旦发生责任事件,会导致出现执法真空地带,推诿扯皮、无限搁置。 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行政监督侧重于事后严惩,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追责力度明显不足,这会导致行政违法相关责任人迟迟未得到全面应有的制裁。 此外,行政信息闭塞也是导致基层政府问责力度不强的原因之一,尽管政务信息公开已经作为一项考核制度固化到部门 单位的管理机制中,但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部门单位有选择性地公开信息,对一些敏感、重要、涉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信息则选择不公开或者简单走形式,这不仅会损害行政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也会导致行政监督工作难以开展。 三、解决基层政府依法行政问题的途径 (一)强化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法治理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体系化的思想认识过程,既体现为具有法治观念及将该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思维认识的能力,更体现为行政人员无时无刻、自然而然地运用法治思维,按照法治的规则、精神、要求来处理社会事务 的能力,核心是从法治出发,落脚于具体实践,并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予以落实。 一是强化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 培养行政干部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积极探索实行行政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提高行政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让学法、知法、懂法深入人心,切实纠正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的不良现象。 二是加强依法行政知识的系统培训。 实行公务员学法用 xx 训的培养计划,将宪法和行政法等法律作为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提高法治课程的比重,增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能力,努力培 养和造就一支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执法、勤政廉洁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三是组织普法活动,强化法制宣传。 基层政府通过组织 “ 七五 ”普法动员会,出台《普法规划》,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宣传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等措施来切实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高效推进,加强普法效果。 同时,聚焦 “ 受众面 ” ,实现全民普法。 推进普法宣传进机关、进单位,由县级主要领导带头学法,人大、政协发挥法律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合力推进,促进机关单位、乡镇学法、用法的普法氛围;推进普法宣传进乡村、进社区,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