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和做法内容摘要: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的 “ 三维目标体系 ” 的落实,积极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性学习等有效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深入浅出,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各种困惑问题涣然冰释,怡然理顺,达到 “ 学以美身 ” ,化理性为德性,化诗性为德性的效果。 三、开辟第二课堂,以高尚的情操激励学生。 中小学生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开辟第二课堂教育,校本德 育活动系列化呈现,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化深入,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组织学生每月看一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读一部优秀图书,学唱一首优秀歌曲。 组织学生讨论、写观后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给学生作一至二次法制、法律知识报告与讲座,开展适当的法制教育。 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片、张贴法制教育图片等。 每月一期的班级黑板报,每学期各班必须有一期是以法制为主题的。 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 学校利用劳动节、青年节、国庆节等法定 节日和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 “ 七七事变 ” 、 “ 九 一八事变 ” 、 “ 一二 九运动 ” 等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开展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内容的养成教育活动。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制订 “ 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 ,制订优秀班集体、先进积极分子、三好学生的考核标准;利用正反面事例让学生开展讨论、评议,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开展了以 “ 学会学习和思考、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关心与同情,学会合作与做人 ” 为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 “ 十个好习惯 ” 活动。 即:热爱祖国,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能够微笑待人;尊重他人,懂得耐心倾听;保护隐私,不乱动别人物品;讲究公德,捡起身旁纸屑;诚实守信,考出真实成绩;待人友善,学会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右行;勤奋自强,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在班级管理上全面推行值日班长制度,开展 “ 自我设计未来、自觉遵守纪律、自主管理班级 ” 的活动,逐步建立以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律、自省为主要特征,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来实现教育主导地位与教育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 在 学生中开展 “ 一告别五远离 ” 活动,即:告别不良卫生习惯、远离毒品、远离邪教、远离暴力、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 尤其是针对学生上网,由政教室、班主任加强校外网吧的巡视,避免学生在回家途中进入网吧,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向文广等有关部门反映;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在校上网学习。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诚信意识淡薄,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 “ 诚信、礼貌、责任、爱心、公德、坚毅 ” 为教育目标的 “ 学子修身 ” 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诚信育人,诚信立人。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在学习过程中杜绝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 积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积极鼓励每一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要求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