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保护调研座谈会议讲话内容摘要:

源地保护的法治意识。 在我县水源地保护工作中,要摒弃粗干、蛮干的随意行为,坚持依法管水、依法治水,认真贯彻河长制。 真正确保县域内 14 个乡镇 35 万清原人民及下游地区 人民的用水安全,我们的水源地保护工作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是触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提高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护水,是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和要求。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县政府有关规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强源头治理,针对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让水源地区域内的居民、企业和相关单位知法、懂法,自觉地用法、守法。 切实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保护水源的法治意识,逐步提高依照法律保护水源的工 作能力。 三是增强人民身心健康的发展意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 能不能让广大群众喝上放心的水、吃上安心的食品,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影响人群健康的最主要问题,一是新发传染病、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二是食品、药品安全,三是生态破坏和生产、生活环境污染等三方面带来的健康威胁。 由此可以看到水源地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我们保护的是水质,但促进的是发展。 县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善于从矛盾中寻找粘合点,从对立中寻找切入点,从不同观念中寻找共振点,把经 济发展与水源地保护有机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相通、相促相依的局面。 科学合理地制订保护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走政府保护与社会保护相结合、水源利用与水源保护相结合、水源涵养与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工作路子;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和引进必要的水质监测设备,改善水质监测条件,提升监测能力;全力抓好饮水及食品安全工作,注重农产品质量监控,用最严谨的标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