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形势下既要信任更要监督新机制的思考内容摘要:

然的免疫力,容易出现公私兼顾、公不忘私,甚至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心理。 因此,我们必须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平视党员干部,发扬党员干部的优点与长处,遏制其可能存在的消极、负面的心理滋长与动机、以监督的态度、监督的措施、监督的办法去爱护党员干部。 (二)权力机制的环节链条离不开监督。 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形成权力过于集中,搞 “ 一言堂 ” ,个别人说了算,不利于民主决策;容易导致权力行使偏离法律、制度的轨道,甚至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容易导致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公众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增加了监督的难度。 不受监督的权力还会造成社会不公平,产生一些特权现象,影响社会竞争公平公正,引发民众怨气。 从权力运行的环节链条来看,有信任、有授权就有监督,监督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有信任必有监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 哲学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矛盾,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矛盾。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基本属性。 联系信任与监督二者关系,没有信任(授权)就没有监督,有信任(授权)必有监督,监督与信任是对立的,监督是对无限权力、膨胀权力、超越规则权力的否定与排斥,主张权力是受制约的权力,没有制约的权力不仅是危险的,而且也是不存在的。 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真诚的信任与有效的监督均具备期望权力良性运行的动机,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权力也最终在监督的制约与推动下,运行地更加科学、高效 、顺畅。 四、敢于信任严于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 “ 打开窗户说亮话 ” ,深刻理解和把握信任与监督的丰富内涵 习总书记指出: “ 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 要从根本上改变不愿意接受监督的现象,务必正本溯源,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围绕 “ 关系上认清、工作上认可、思想上认同 ” 的基本目标, “ 打开窗户说亮话 ” ,通过开展谈心谈话、教育培训、会议交流、学习讨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向领导干部,把信任与监督与关 系讲清、讲深、讲透,让党员干部真正从内心认识到 “ 有信任就有监督 ” 的基本逻辑和道理,认识到监督不是 “ 挑刺 ” 、不是 “ 找茬 ” ,而是预防和爱护;认识到强化监督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认知,摆正信任与监督二者关系,真正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一种责任、一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