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主要岗位工作要求,开展专项教学,培养学生开展岗位工作的专项能力;专业综合 能力课程 模块主要为学生毕业就业后在 未来发展岗位上的能力储备;拓展 课程 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 善于坚守, 勇于实践等 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各模块。 课程体系 见 表 6。 表 6 物流管理专业“一个平台,四个模块” 课程体系 对应课程 教学场所 模块 4: 拓展模块 学院文学、体育、艺术等公共选修课、商务礼仪、连锁经营等 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科教城共享基地 模块 3: 专业综合能力模块 供应链管理、领导力与团队管理、物流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顶岗实习等 模块 2: 专业核心能力模块 仓储管理实务、运输与配送实务、生产物流、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服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 模块 1: 专业基础能力模块 物流基础、物流法规、货物养护、物流通用能力训练、物流经济学等 平台: 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平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经济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军事技能训练等 教学资源库 建立 教学资源库,包括 1 个专业信息子资源库和 5 个课程教学子资源库。 建设进度与内容见表 7。 ( 1) 专业信息子资源库 建立包括行业企业调研报告、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核心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管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委员会信息及工作记录、专业建设成果、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指南、行业 需求与就业信息、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等资源的专业信息子资源库。 ( 2) 课程教学子资源库 借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果,共享国家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料,结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点,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编辑和存储,建设 5 门 专业核心课程。 内容 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习题库、图片库、视频库等。 表 7 教学资源库建设进度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责任人 2020 年 2020 年 学校 企业 1 专业信息子资 源 库 职业岗位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专业 建设 合作委员会信息及工作记录、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核心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成果、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 专业特色、专业 建设 合作委员会信息及工作记录、行业需求与就业信息、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 谢振华 何信桦 2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仓储管理实务 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 电子教材、教学视频、拓展学习资源 王晓明 薛亚华 运输与配送实务 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 电子教材、教 学视频、拓展学习资源 于斌 何华彬 采购管理实务 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 电子教材、教学视频、拓展学习资源 陈文佳 聂军 物流基础 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 电子教材、教学视频、拓展学习资源 刘伯超 凌杰 物流服务营销 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 电子教材、教学视频、拓展学习资源 陈勇 孙建忠 “ 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体制 围绕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政策 ,探索本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体制。 成立由教务处、学工处、规划处、相关系部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专门机构,研究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有关文件和常州市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实施“ 2+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和推进 “三自主”考试招生办法,即“自主设定招生标准,自主组织招生考试、自主进行招生录取”; 立足江苏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联盟, 以此作为中高职联系的桥梁, 构建基于“专科 +高级工”双证融通的“ 2+3”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接;建立基于双证融通的“ 2+3”中高 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与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有关中职校进行合作,联合培养中高职衔接人才。 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 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 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达到初、中级水平,高职阶段进行中、高级培训。 根据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 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同时,每学期与中职校联合举办对口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两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 另外,通过班级信息员、班会,定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个人感受,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展开专题教研活动,交流经验。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鼓励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应试惯性较 强的特点,设置形式较多的测验环节,利用测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经费投入见表 8。 表 8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行业企业 (来源: 顺丰等 ) 其他(来源:自筹 ) 合计 责任人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学校 企业 专业建设及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革 7 8 15 15 / 1 46 沈钢毅 孙建忠 6 3 / / / 2 11 沈钢毅 刘克俭 6 5 / / / 4 15 沈钢毅 孙建忠 合 计 19 16 15 15 0 7 72 (三)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在原有常州科教城物流服务站的基础上, 与顺丰速运 开展深度 合作,建立“校中厂”。 新建仓储技术应用实训室,整合“校中厂”建设物流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主要功能区域:储存区、回收区、收发区和教学区 ,见图 4。 图 4 物流 实训 中心运作图 储存区建设主要对学校各类实训物资和办公耗材的储存与管理,如实训金属铸块、打印鼓、各类打印纸等; 回收区建设主要对 各类发出耗材的回收储存与管理,如废硒鼓、金属废料及损毁的实训工具等。 所有管理实施信息化操作,实现学院公共物资及耗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收发区由顺丰速运提供部分设备、技术和人员,主要开展学院实训耗材及办公用品的采购跟踪及运输监管,快件的收派与处理、教师节日礼品、教材等快速流转物资的收发与处理业务。 教学区建设 主要为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场所。 建成后将充分利用我院所处常州科教城的区位优势,形成公共教育资源。 为科教城内企事业单位、学院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物流服务,提高学院公共物资的管理水平;鼓励学院 其他 “校中厂 ”物流业务外包,推动物流产业升级,为 其他 “校中厂”提供 物流 服务; 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提供平台; 为举办物流师职业资格、企业物流人员技能提升等各类中、短期培训班提供场地 ,积极申请承办物流技能大赛;提供同时满足 30 人分组物流项目实训。 建设规划见表 9,设备采购清单见表 10。 表 9 物流 实训 中心建设规划表 序号 实训 中心 名称 现有基础 新建计划 功能定位 建设效益 1 物流实训中心 无 新建 仓储技术应用实训室和 “ 校中厂 ” 储存、配送并回收学校和企业的各类耗材和物资 根据企业岗位设置实训岗位,设置真实的企业环 境供学生实习,实现学校各类物资的集中管理。 表 10 物流 实训 中心 设备采购清单 序号 设备 数量 单价(万元) 金额(万元) 1 托盘型货架 8 组 2 中型货架 8 组 2 3 护角及加固横梁 1 批 4 立库货架 1 套 4 4. 5 立库用堆垛机 1 台 6 堆垛机用控制柜 1 套 7 平移式出入库货台 2 组 8 中央控制系统 1 套 6 6 9 皮带式入库输送线 1 套 10 辊筒式出库 输送线 1 套 11 辊筒式 90 度锥形输送线 1 套 12 辊筒式动力输送线(分拣线) 1 套 2 2 13 辊筒式动力输送线(分拣口) 3 套 14 升降式移载机 3 套 1 3 15 条形码型控制系统 1 套 3 3 16 电动型阻挡 3 个 17 输送线用控制柜 1 套 18 流利货架 2 组 19 电子拣货系统 1 套 20 辊筒式无动力辊筒输送链 1 套 21 手动 液压式堆高车 1 台 22 标准式托盘 50 个 2 23 联想台式计算机 9 台 24 服务器 2 台 3 25 其他设施设备 5 5 27 网络布线及电源插板 1 批 1 1 28 叉车 1 辆 16 16 29 软件系统 1 套 20 20 30 条码扫描终端 6 套 31 动力皮带传输线 1 套 3 3 32 车辆节点跟踪 rfid 一体机 4 套 1 4 33 理货台 4 套 34 模拟小车 4 台 500 35 轻型货架 4 组 1,000 36 物流沙盘 1 个 3 3 合计 120 建立校企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健全实训基地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效推进工学交替,建设期内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建 6 家校外实训基地, 其 中 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 建成 “厂中校”。 建设进度见表 11。 表 11“厂中校”建设规划表 序号 合作企业 主要功能 责任人 学校 企业 1 江苏正大富通汽配连锁有限公司 物流基础、仓储实务等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 开 展 物流通用能力训练教学 陈勇 陈建平 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要求,完善和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建立 《实训室现场操作规范》、《实训室设备维护与保养管理制度》、《实训室实训指导教师职责制度》 等,编写实习指导书,并逐年修订与完善,以互惠双赢原则形成校外实习 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引进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营造职业化学习、实践、工作环境,校企共同开发实习项目。 改进实训考核评价体系,保障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将老师身份转化为经理、师傅,学生身份转化为员工 ,实行刷卡考勤;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资金投入见表 12。 表 12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行业企业 (来源: 正大富通等 ) 其他(来源:自筹 ) 合计 责任人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学校 企业 实践教学改革 46 40 20 / 34 2 142 沈钢毅 郑达林 4 4 5 / 4 4 21 沈钢毅 陈建平 合计 50 44 25 / 38 6 163 (四) 建设“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教学平台 ,转变培养方式 功能 支持 学校 教学现场与企业生产现场的实时场景双向传输,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直接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借助视频特写和放大、慢放等效果,可以重点展示生产环节的局部细节和重要过程。 拓展大型精密稀缺设备和特殊生产场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条件。 实现企业兼职教师、校内专业教师、学生开展多方双向对话交流,为企业兼职教师远程授课,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 师能实时开展故障诊断、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提供远程服务。 支持同步录制多媒体教学资源,积累真实教学案例。 支持面向合作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在岗进修,支持面向中西部对口学校开展远程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系统组成结构见图 5。 图 5 校企互动教学平台 系统结构 校企互动教学平台由控制与录制、主播教学、互动教学三个单元组成,其中控制与录制单元借助学院在建项目完成,其他两个 单元配 置清单见表1表 1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