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内容摘要:

评比”以及各类教学专项活动,激励引导广大教师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③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定期会谈制度 每学期进行 1~ 2 次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组成的座谈会,畅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建议;教学经验总结、学习体会等。 ④完善教学日常监控,主要监控点覆盖教学全过程 日常监控活动与教学运行周期相吻合,从不间断;有检查,有反馈,形成管理闭环。 做到教学文件审核有程序、教学实施有督导、结果评价有考核。 ⑤健全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成绩评定管理 实习成绩由学校带队教师和企业给学生安排的指导教师共同确定,并且成绩评定以企业的指导教师为主。 ( 4)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选取部分专业课程开展考试改革试点,运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分解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技能考试;部分课程试行考教分离。 通过改革和实践,改变过去“一考定成败”的学习评价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使考试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通过改革管理制度,使得 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并能积极承担教学科研课题,参与教改活动。 ( 1)建设思路: ① 通过“走出去”,培养 6 名年龄在 40 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考察调研、竞赛培训、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对本学科国际前沿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把握,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 17 ② 通过“请进来”,每年聘请 2~ 4 名计算机学科的专家、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专业建设指导、讲学、科研等真正具有实效的工作;引进或 聘用 6 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实践技术的校外兼职教师,担任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指导,从而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 ③ 通过“进企业”,鼓励校内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项目合作,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选派 16 名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研修学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60%以上。 从而建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政治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 2) 建设措施 ① 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两名中级职称以上并具备双师型条件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通过出国考察、境内外专业研修、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企业兼职等方式,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 具体规划如表 57 所示。 ② 培养或引进 6 名具有高水平“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 结合本专业师资情况,挑选 6 名表现突出的年青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通过国内考察、专业进修、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 资格认证培训、专业学术交流和企业锻炼等方式培养提升,拓宽教师视野,深入学习“ CDIO”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具体规划如表 58 所示。 ③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为兼职教师 在企业聘请 610 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将主要担任校内实践和校外顶岗实习指导。 具体规划如表 59 所示。 18 表 5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表 培养人 培养目标 培养措施 黄军伟 ,教学质量优秀; 师、网络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熟悉本专业的前沿和能在本专业前沿开展研究工作; ,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1 篇以上或主编专业教材 1 部以上;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市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以上。 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或国内外行业交流活动; 2.开展科研项目工作; 用技术项目研究。 何元飞 ,教书育人,教学质量优良; 2. 获得软件工程师、网络 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职业资格证,熟悉本专业的前沿和能在本专业前沿开展研究工作; ,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1 篇以上或主编专业教材 1 部以上;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市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以上。 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或国际行业交流活动; 2. 开展科研项目工作; 用技术项目研究。 表 59 外聘教师计划表 职称 数量 教学任务 引进要求 高级工程师 12 名 1.“软件 工程”实训指导及顶岗培训; ;。 35 岁以上,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较高、熟悉软件设计,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有较为丰富的软件测试从业经验;熟悉网络工程的招投标、设计与施工、验收、重组重构、性能调优等;熟悉数据库设计、性能调优、分析与专业应用;熟悉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熟悉物联网的软件和硬件。 高级工程师 12 名 1.“软件测试”实训指导及顶岗培训; ; 3. 软件设计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与顾问。 高级工程师 12 名 1.“网络工程”实训指导及顶岗培训; ;。 高级工程师 12 名 1.“数据库设计”实训指导及顶岗培训; ;。 工程师 12 名 1.“嵌入式系统”实训指导及顶岗培训; ;。 工程师 12 名 1.“物联网工程”实训指导及顶岗培训; ;。 19 表 58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表 培养人 培养目标 /引进要求 培养措施 陈治伯 ,教学质量优秀; ; ,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2 篇以上或主编专业教材 1 部以上;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市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以上。 研讨会或国内行业交流活动; 修班学习;提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 ; 研究。 杨天朋 ,教学质量优秀; 展研究工作; ,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2 篇以上或主编专业教材 1 部以上;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持院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以上。 研讨会或国内行业交流活动; 班学习;提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 ; 研究。 王丽 敏 ,教学质量优秀; ,发表科研论文 2篇以上或参编专业教材 1 部以上;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参加院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以上。 研讨会或国内行业交流活动; 班学习;提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 ; 研究。 毛晓菊 ,教学质量优秀; ,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2 篇以上或参编专业教材 1 部以上;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参加院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以上。 研讨会或国内行业交流活动; 班学习;提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 ; 研究。 胡明合 ,教学质量优秀; ,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2 篇以上或参编专业教材 1 部;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参加院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 以上。 研讨会或国内行业交流活动; 班学习;提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 ; 研究。 王双喜 ,教学质量优秀; ,发表科研论文2 篇以上或参编专业教材 1 部以上; ,有效地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参加院级以上的教研或科研项目 1 项以上。 研讨会或国内行业交流活动; 班学习; 提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 ;。 20 表 510 师资队伍建设资金预算投入表 培养项目 资金投入预算(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专业带头人 6 6 12 骨干教师 3 3 6 外聘专家技术指导 1 1 2 兼职教师 2 2 4 专家讲座 4 顶岗实习指导 2 2 4 小 计 32 合 计 32 表 511 专家学者讲座建设资金预算表 讲座类别 讲座内容 资金投入预算(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小计 软件设计专家 国内外先进的软件设计理念,软件设计新技术发展动向; 网络工程专家 网络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重组、重构和管理技术; 知名高校教育专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经验,专业建设; 知名的物联网专家 物联网行业发展动向,人才需求、创业经验指导; 小 计 4 合 计 4 ( 1) 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条 件。 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及其它各类竞赛及活动等,积极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本科生开放的力度。 通过深化及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升实践教学对工程项目实践能力培养的地位和作用。 既能 2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计划 3 年内建成 3 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现代化教学实训基地,如表 512所示。 表 512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项目名称 实验实训功能 经费预算 (万元) 完成时间 物联网实验室 物联网相关实验 60 2020 软件开发实验室 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应用 25 2020 创业指导实验室 创业指导、孵化 20 2020 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大纲,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建设 5 2020 总 计 110 (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 改革 积极与社会、行业及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充分利用本行业本地区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荐学生赴企业参与软件开发 项目 、网络工程项目、物联网工程项目、嵌入式系统开发项目、应用技术实践等。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掌握企业对相关技术技能的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快速适应计算机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要求,进而对走上工作岗位起到铺垫作用,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依照 “ 互相促进、互相受益、 互相提高 ” 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横向联合,我院将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计划在 2020 年 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