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满足物流专业群模拟仿真、项目实训、项目设计等教学要求的财经实训中心。 物流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包括:现代物流综合实训中心( 11 年 8 月建成)、 3D 仿真模拟实验室( 11 年 8 月建成)、市场营销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 ERP 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可以支持物流专业学生的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实训;每个实训室都配备了专人负责、管理,配备了功能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2020 年底前还拟建网络 沙盘实训室、创业与职业规划 实训 室等。 现代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和 3D 仿真模拟实验室的设计基于供应链的“以销定产”理念,具体包括连锁超市、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运输、生产企业、供应链运营、物流技术等多个子实验室、支持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完成从顾客订货、门店销售、运输配送、仓储配送中心、生产、原材料采购、逆向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模拟产业链的协同运作,由 9 个模块、 99 项实验实训项目,学生在现代物流综合实训中心中可以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业务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训。 图 1 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三维效果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还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至今已与 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南京丹宁物流有限公司、江苏启达全盛物流有限公司、中糖世纪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苏宁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卡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新航宁物流有限公司、南开之星科技有限公司、金润发超市、名乐装饰装修公司 等企业合作建立了 11 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具体见表 1: 表 1 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实习基地名称 基地功能 1 南京丹宁物流有限公司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2 江苏启达 全盛物流有限公司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3 中糖世纪股份公司江苏分公司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4 苏宁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轮岗实习、顶岗实习、 合作办学、校企对接 5 南京卡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6 新航宁物流有限公司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7 南开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8 金润发超市 轮岗实习、顶岗实习 9 名乐装饰装修公司 轮岗实习、产学结合 10 火凤凰助残社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11 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 会展、比赛实训、专业指导等 学校提供了办公场 所,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业,干中学、学中干,有的学生公司已经开业经营。 近期,学校与鼎源集团合作建立挹江门校区产业创业园,这将成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与创业、就业的新平台。 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及技术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充分发挥了企业主体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每年 可接纳全部物流专业的实习学生。 校外实训基地具有认知实习、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功能。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员工管理方式管理 , 带薪顶岗实习。 在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培养学生对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体验工作职责和 企业文化、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适应企业作息制度、遵守操作规范、增强沟通合作能力等。 ( 3)课程教学团队为基础,成立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现有专任教师 15 人 (含专职实验员 1 名):其中教授 3 名,副教授2 人,讲师 5 名、实验师 1 名、助教 4 名,高、中、低职称比例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11 名,双师素质教师 11 名,双师比达 %; 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中 :硕士 14 名、本科 1 名;成立课程 教学 小 团队 (课程组) 5 个, 成员中 50 岁以上 3 人, 4049 岁 3 人 ,3039 岁 6 人, 29 岁以下 3 人。 表 2 物流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企业工作 经历 职称 职业证书 1 曹家谋 男 大学 有 教授 2 吴齐林 男 硕士 教授 3 刘国良 男 硕士 教授 4 符瑞光 男 硕士 有 讲师 保代、经纪人 5 薄 斌 男 硕士 有 讲师 二级物流师 6 夏卫红 女 硕士 有 副教授 7 左克军 男 硕士 有 副教授 8 郝志杰 女 硕士 有 工程师 注册供应链管理师 9 笪 旦 男 硕士 10 黄晓娟 女 硕士 助教 物流 师职业资格 11 董昕灵 女 硕士 有 报关员、报检员 12 朱长春 男 硕士 讲师 全国信息化工程师 13 左秀平 女 硕士 有 14 刘红良 男 大学 讲师 15 江 烨 女 大学 实验师 二级物流师 物流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大多具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家二级物流师、注册供应链管理师、物流师职业资格、保代资格证书、经纪人资格证书、信息管理工程师等等;多名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历:例如薄斌老师曾在企业工作过 6 年,郝志杰老师曾在青岛海尔集团工作过 9 年,曹家谋老师曾在江苏海华贸 易有限公司兼职总经理 2 年;企业兼职教师 12 人,兼职教师学历层次、职务结构合理,是一支有奉献精神 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物流管理专业还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来自行业企业一线,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兼职教师队伍,共 12 人。 表 3 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工单单位 职务 参与教学指导工作 1 徐 玲 女 硕士 江苏宏坤关务咨询有限公司 运营总 监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顶 岗实习、毕业设计 2 董宣根 男 本科 苏宁电器集团 仓储部 主管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顶 岗实习、毕业设计 3 邱俊升 男 本 科 广州益达科技 技术总 监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综 合岗位技能实训 4 戴敏华 男 硕士 广州益达科技 副总经 理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综 合岗位技能实训 5 李云松 男 硕士 江苏省物流协 会 主任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6 张海峰 男 本科 苏宁电器集团 总经理 助理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顶 岗实习、毕业设计 7 陈贝贝 女 本科 苏宁电器集团 人事部 主管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顶 岗实习、毕业设计 8 张 震 男 专科 苏宁电器集团 副部长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顶 岗实习、毕业设计 9 陈小云 女 本科 深圳英纳软件 主管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 10 初长荣 男 专科 南京名乐装饰 公司 总经理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 11 闫晓霞 女 本科 广州福思特科 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校内课程实验实训 12 孙 雷 男 研究生 省物流协会 经理 实训项目设计、指导 ( 4)初步探索了“ 345”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020 年启动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020 年,根据“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培养规格,按照“做学合一,多证融合”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多平台、多模块、强技能”课程体 系:课程结构上,按照物流企业岗 位设置、岗位任务要求以及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确定所需要的知识,优化课程。 课程教学上,所有课程制定了体现“做学合一,多证融合”要求的教学大纲,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凸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课程内容整合上,对原有物流课程进行部分整合,根据企业需求新增加 5 门课。 在课程考核上,突出多形式考核、过程化考核、多主体考核(学生、企业、老师)、综合素质考核,优化了考核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以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各种岗位所需知识和岗位技能进行整合优化 ,形成了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不断实践,总结提炼出 物流管理专业的 “ 345” 人才培养模式, 即:人才培养的“培养平台的行校企三方联动、培养过程的四梯度四考核、实践教学的五融合”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 2020( 46学期)、 20 2020 三个年级实施,学生素质与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受到顶岗实习企业及用人单位好评, 2020 年 6 月接受高职教育中得到评估专家的肯定。 ( 6)初步尝试了新的办学体制和机制 在 20 2020 两届学生与苏宁合作教学的基础上, 2020 年开设“苏宁班”,充分利用苏宁的社会影响力、苏 宁的人力资源、苏宁的物流条件等资源,合作培养物流业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应用型人才。 双方明确了企业精英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创新了 “员工  学生  教师”角色的“动态交替转换”:学生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即是员工;企业员工到学校参与教学、在企业指导实习又是老师;专业老师到企业锻炼即是学生,专业老师受聘企业做咨询又是老师;企业员工在学校培训即是学生(待实施);如此循环往复,动态转换角色。 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人才培 养的职业性,符合知识经济条件下学习型社会的 教育发展趋势。 ( 7)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 98%以上,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 100%,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20 年以来,物流专业学生获得多项大奖。 2020 年 6 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最佳院校组织奖 1 项。 2020 年 8 月,获得国际营销大赛中国赛区的一等奖。 2020 年 5 月,在 “首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江苏赛区决赛 ”中, 李杰 获公共英语组二等 奖 1 项。 2020 年首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学生谢胜获一等奖,孙培荣获 二等奖,马秋月和谭佳获三等奖。 2020 年 5 月,用友杯的 ERP 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 1 项。 2020 年 5 月,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获得 1 等奖 1 项。 2020 届、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 98%。 2020 级、 2020 级学生在苏宁,获得企业人事部、仓储配送中心领导好评。 ( 8)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经过两年努力,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 与卡沃教育公司等多家企业签定了中物联中级物流师培训计划,具备了面向社会、行业进行助理物流师技能培训与考证鉴定资格。 物流专业学生获得苏宁电器集团股份公司 、南京金润发超市、南京名乐装修装饰公司、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等多家行业企业好评。 3.主要存在问题与不足 ( 1)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实践和完 善。 ( 2)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在建设之中,需要加快速度。 ( 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专兼职教师比例偏低,需要加快建设。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一)选择一个大企业,争取创建一个校企合作、校企对接的典型 2020 年办好 1 个“苏宁”物流班,设立苏宁奖学金。 2020 年争取校企合作共建 1 个“苏宁 城市物流学院”,从供应链角度拓展延伸新专业(含 方向) 12 个,为苏宁全国 60 个现代化物流仓储基地培养人才。 同时依托商贸全国第一、亚洲前列的苏宁(《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进一步发挥苏宁、苏果、苏农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 ),按照苏宁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文化、经营模式,培养高端人才, 为区域其他物流企业提供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合作中探索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 新体制 和校企对接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1. 2020年合作开办“苏宁班” 在现有校外实习实 训基地的基础上, 为 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 高素质、精技能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 应用 型人才, 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推进双方事业的共同发展, 本着 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的原则, 2020 秋苏宁班开办。 在满足学校 “ 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 ” 人才培养规格和苏宁公司对人才需求特色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制定有苏宁集团经营管理文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融代表性商贸企业文化和学校人才培养高规格于一体。 双方规定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各负其责,共同管理,企业安排业务 精英进校讲授实训课程、指导和管理学 生课程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轮岗锻炼,同时跟踪管理实习学生、做好企业的 “ 参谋 ”。 通过“苏宁班”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2 门特色新课程、 9 门优质课程。 同时初步探索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经验。 2.争取 2020 年校企共建“苏宁 城市物流学院” ( 1)“苏宁 城市物流学院”管理体制 学校和苏宁企业共同负责管理 “ 苏宁 — 城市物流学院 ” ,各方配 23名得力人员 组成共建共管委员会,明确该委员会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责,建立该委员会定期会议制度,制定每年专业规划,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 确 定工作项 目,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 案、 课程体 系 、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实 践教学 、考核体系、毕业就业、人 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采取“分工负责、 过 程共管 、质 量共评”的管理模式,创新“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方各派一名副院长,负责日常管理。 图 2 苏宁 城市物流学院”管理体制 ( 2)“苏宁 — 城市物流学院”预期成果 一是 深化“三方合作办学 ”体制和机制。 创新“行业指导参与、校共建共管 委员会 副院长 副院长 会计专业 物流专业 物流电子 商务专业 „„ 苏宁 物流班 苏宁电子商 务班 苏宁 会计班 按需开发 企合作实施、学生有所选择”的四方联动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通过双方共同管理、共同投资,互赢互利, 实现校企人力资本、智力资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创新“开放式培养、职业化与人、双向选择就业、共同受益”的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的路径。 二是探索“合作育人”的对接路径。 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设计、教学过程等,实现专业教学要 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课堂”与“企业课堂”的无缝对接、校企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对接等。 通过紧密合作,安排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利于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 三是探索校企“合作就业”的社会效应。 实行选择性订单培养,有利于企业择优选择优秀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择优选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同时,为地方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