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通州三中内容摘要:
创新来实现,学校应组织管理人员、后勤人员、教育教学人员进行自主研究实践,或组成合作研究群体进行科研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管理人员的科研实践 学校管理人员应开展校园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促进节约型 学校建设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节约型学校建设 的管理与实践中。 学校应积极建设示范项目,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后勤人员的科研实践 学校应以节约型学校建设为舞台和基地,鼓励后勤员工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活动和科技发明实践活动,探索节约北京市中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16 资源、能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及时表彰后勤员工的发现和发明。 教育教学人员的科研实践 学 校教师应对有效开展节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撰写相关 论文、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项目设计或活动方案,同时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开展节约方面的创新发明。 建立研究奖励制度 学校应形成 并完善教职员工开展节约教育研究实践、节约行为和节约成果显著等方面内容的奖励措施,即将教职员工开展节约教育研究实践和节约行动纳入职业履职、行为规范建设中。 如: 在 学校节约教育 研究奖励制度中 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各学科教师应每学年在资源节约方面有研究课题,学校在研究经费及条件保障方面予以支持,对在理论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创造上有突出成果教职员工予以奖励等,以激励各方面人员自主创新或合作研究。 (三)交流推广 定期总结、鉴定与评价 学校应组织教职 员工定期总结,并 聘请有关专家为教职员工的科研实践成果 进行鉴定与评价。 建立交流 平台 学校应为学校管理人员、后勤员工、教师搭建科研 实践 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如组织各级各类科研与教研工作的交流研讨会(汇报展示研究成果、提出问题请专家进行“诊断”、并给出指导意见) , 召开更高层次的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学习培训会,与到会专家面对面,畅谈节能型学校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成效和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创新成果进行推广 积极参加国家级、市区级研究项目(如 ESD 项目、节约型学校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学校建设等)的评比和展示交流活动,将学校在节能 教育方面成功案例、创新成果向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和 展示交流, 组织更大范围的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系列讲座”和“主题培训”。 (四 ) 固化科研成果 北京市中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17 各中小学校平时应收集学习培训、科研实践、展 示交流等方面资料,积累素材,建立节约型学校纸质或电子网络 档案,并选择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创新成果发表或出版成果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节约型学校信息系统,即在学校网站上增设“节约型学校建设网页”,并注意 维护和及时更新 :报道本校节约型学校建设方面的最新资讯、节能工作动态、专题资料;转发和发布市区及校内节约型学校建设意见、通知、下载 表格和资料、提交填写好表格和上传资料;展示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发表 或获奖的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 三、面向全员的节约宣传 (一)宣传导向 确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主导意识 在校报、校园网、校宣传栏、校广播站开设固定栏目,开展形式多样的、 长期系统的节约宣传活动。 宣传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把节约观念和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意识。 大力弘扬节约思想,树立节约光荣 、 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 用节约思想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在做好校级媒体 节约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社团报刊、班刊、宣传画板、横幅、黑板报、节约传单等媒介,倡导节约的理念、意识,传播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知识,介绍节水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深化宣传内容,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舆论氛围, 扩大 宣传的影响力,提高宣传的实效性。 弘扬先进,树立榜样 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节水节能工作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营造学习节约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传普及 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环境建设,促进节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 1)校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景 观、道路、办公、教学场所、学生生活和活动场所)运用节水节能技术产品,以优良的节约设施设备和人文环境影响学生。 北京市中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18 ( 2)学校校园的相关场所(教学楼、卫生间、实验楼、办公楼、水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处)应有明确的节约标识和提示语,提示师生注意节约,杜绝浪费,努力做到相关标识齐全且张贴位置明显,提示效果好。 宣传普及工作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以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为主要对象,配合市、区(县)和所在社区,积极开展各类面向市民的节约主题宣传活动。 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 及 “ 小手拉大手 ” 的方式,促进学生家长提高节约意 识,参与到节约型家庭的创建当中。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到家庭社区中宣传。 北京市中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19 第四部分 校园建设 在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及用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学校应积极 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节粮和保护环境 工作 , 并按照 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 建设节约型校园。 一、校园建设 (一)校园规划 1.场地规划 树立 节约 理念 、合理 利用 土地 资源,合理规划容积率与绿化率。 根据学校规模确定用地 指标,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当占用和浪费,杜绝规划设计中追求豪华奢侈之风,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校园建设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与社会资源整合和协调。 校园场地建设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校园选址应保证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环境整治规划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 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 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 行分区收集处理;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 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景观规划 在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应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 科学研究并应用适宜的技术修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校园绿地,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绿地景观的品质提升。 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等种植。 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的心理 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以及安全环保等北京市中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0 需要的校园景观。 水系规划应在尽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结合校园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 4.能源规划 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 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 结合当地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规划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的制定节水规划方 案,合理确定节水指标。 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 因地制宜,科学做好雨水、污水的收集与利用工作。 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校区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 应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对于新建校区或新建建筑,产生的暴雨径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设前的水平,以减小对城市暴雨径流的峰值,维持当地生态用水; 对于既有校区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6.新建建筑规划 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校园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 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规划要特别考虑抗震等安全问题。 7.既有建筑改造规划 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整体建设合理定位。 一般既有 建筑的改造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 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规划要特别考虑抗震安全问题。 北京市中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1 (二)校园设计 1.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 声环境: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对校园环境噪音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GB309693)。 光环境:对校园建筑布局、朝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 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采光。 热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热设计。 积极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 需积极采取防寒抗冻措施以及遮阳设施。 风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风环境设计,积极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 水环境: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雨 水和污水的循环利用和中水利用等方面的设计。 2.建筑本体节能设计 在建筑热工方面: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指标符合现行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501892020) 及北京市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根据节能要求优化建筑窗墙比。 对空调房间的外窗鼓励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窗。 建筑外窗或玻璃幕墙应根据建筑物功能、地域特性与朝向合理设置遮阳设施。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方式。 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建筑的窗地比。 在建筑通风设计方面:鼓励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与布局。 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 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建筑外窗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30%,建筑幕墙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在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方面:根据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减少人工照明数量,并实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切换控制。 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安装合理的控制措施。 校园照明应鼓励采用节能灯具。 北京市中小学节约型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2 在用能设备系统节能设计方面:空调设计采用全年动态模拟计算确定负荷,结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设备,并满足相关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 根据校园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 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形式和控制方式。 冷热源设备系统设计应注重校园用能特点,满足正常教学与寒暑假期不同情况需求和部分负荷运行特点,设备能效指标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501892020)的相关要求。 校园建筑的节能设计须满足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电梯系统设计应根据校园特点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的设计。 3.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设计 配置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系统,并预留数值传输接口。 有条件的可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 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监测系统。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设计 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方面: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杜绝超压出流现象和爆管现象。 鼓励采用高效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节水型器具。 水表等计量装置的设置应保证能对室内管网尤其是室外埋地管网进行分段的水量平衡测试。 在非传统水源利用方面:要注意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宜结合景观进行设计。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 在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及利用设计。 对于以完 全分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优质杂排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在有条件的校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等运行维护较为简单的处理工艺。 在用水安全方面:要注意饮用水、杂用水和景观水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后的雨水、污(废)水回用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 回用水管道上不得安装取水龙头。 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通州三中
相关推荐
校园、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制定《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 14109目 录前 言 . .651总则 662术语 673基本原则 684监管体系 ………………………………………………………………………………… 制度建设 …………………………………………… 寓阂聂惶何慈烂茹或侵黎随抗辅耙
受到很大限制,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 ,没有替代品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命题的是( ) 卢汉 发展面临“瓶颈”,主要因为 ( ) 不属于 . . . 文化服务市场业务的是( ) 恩 贝蒂认为,品牌由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 不包括 . . . ( ) 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指出,推动 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是 ( ) “知识产业论 ”的经济学家是( ) 李斯特 ( ) “ 关联效应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案例:恒通商场与瑞达电器集团于 2020 年 11 月份订立了空调供销合同,约定:瑞达电 器集团于 2020 年 5 月底交付立式空调 500 台,每台价格 4000 元, 恒通商场于合同签订时向 瑞达电器集团支付 30 万元定金。 2020 年 3 月
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4) 合理确定节水指标。 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 6) 新建建筑规划 (1) 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 ,参照相关建筑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 21 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 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2) 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3)
和维生素 E(安康能够氧化剂)等多种营养因子。 绿色认证 —— 本司该项目系列产品已经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认证号为:LB260509251727A 藏鸡蛋、 LB280509251726A 牦牛肉)在藏区农牧业大开发以来,属首次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委员会认证的畜禽产品。 (二)营养价值 藏鸡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与普通简单相比,主要有: 氨 基酸 —— 藏鸡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