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理概论全书精缩考试小抄已排版内容摘要:

和干旱程度而定,梯田应尽量集中,并考虑防冲措施。 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 带形,长度一般 150200m。 田面宽度应考虑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陡坡区田面宽度一般为 515m 缓坡区一般为 2040m( 4)作物种植结构布局 @@@3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 要求: 1 项目区按蓄泄兼顾原则 2 灌溉和排水系统应协调一致 3 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灌排分区 4 对土壤盐碱化进行土壤改良分区,并提出防止措施 5 提水灌区按地形水源电力行政区划条件,按总功率最小和便于运行管理的原则分区,分级 6 灌溉方式根据作物,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经分析论证确定 7 排水方式根据涝渍碱成因,结合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经分析论 证确定 8 山区丘陵区应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原则 9 平原区应分开布置灌溉和排水系统 10 沿江,滨湖汙垸区按以排为主,排蓄结合,内外水分开,高低水分排自排提排结合和灌排分开的原则 11 滨海咸潮区设置必要的挡潮防洪海塘涵闸,做到拒咸蓄淡12 排水承泄区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淀,排水干沟与承泄河道的交角宜为 30。 — 60。 【 1】田间灌溉渠系三种布置: 1平原和玗区的田间渠系 其三种基本布置形式( 1)灌排相邻布置( 2)灌排相间布置( 3)灌排合渠布置 2 山区,丘陵区的田间渠系 3 田间地下输水管道 :其规划布置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 1)渠线尽量直避免弯曲,以利减少水头损失( 2)使地下水去再控制整个灌溉面积的前提下,渠线布置最短( 3)渠线要沿高地布置,有利分水井和放水口的分水和出水( 4)路线选择结合机耕道,做到路渠结合,即地面是路,地下暗渠。 地下管道的平面布置一般分为两边分水式和一边分水式,前者适用于平坦地区,后者适用于一定坡度地区 【 2】井灌工程布局 【 3】喷灌和微灌工程布置( 1) 喷灌系统 (分为管道式和机组式两类:管道式又分为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布置管道系统的原则:1 应使管道总长度短,造价低,有利于水锤防护 2 应考虑各用水单位的需要, 管理方便,有力于组织轮灌和迅速分散流量 3 在垄作田内,支管一般应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 4 管线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管线有“驼峰”时应尽量避免产生负压 5 支管上各喷头的工作压力要求一致,或在允许差值范围内。 6 抽水站应尽量布置在整个喷管系统中心地点,减少输水水头损失 ( 2)滴灌系统: 管道分为干管,支管和毛管三级,要求他们之间互相垂直,以使管道长度最短,水头损失最小。 平原区毛管要与垄沟方向一致,在山区丘陵区,干管多沿较高位置平行于等高线布置,直管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毛管平行于等高线并沿两侧对称布置,以防滴头出水 不均匀。 @@@4 田间道路工程布局 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四级。 三种配置方式 (1)沟 — 渠 — 路( 2)沟 — 路 — 渠( 3)路 — 沟— 渠 要求: 项目区农田机耕道路,一般沿支,斗,农灌排渠沟布置,沟渠路林的配合形式应有利于排灌,有利于机耕,运输,有利于田间管理和不影响田间作物光照条件。 5 其他工程布局 1 防护林规划 2 保护草规划 3 治坡工程规划 4 治沟工程规划 6 农田景观布局 1 荷兰土地整理与乡村景观规划 2 农田景观规划 3 农田景观模式案例 : 结构类型分为 ( 1)分散的斑块景观( 2)网状景观( 3)交错景观( 4)棋盘状景观。 成功案例有( 1) 农田防护林的景观模式 ( 2) 南方丘陵区多水塘农田景观模式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 各类用地之间的面积比例。 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 土地权属调整。 是 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以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 @@@土地权属调整的意义: 1 有利于土地利用集约化和机械化 2 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 土地权属调整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平,公开,自愿的原 则 2 坚持“参与开发整理各方原有位置基本不变”的原则 3 坚持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4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土地权属调整的方式: 1 土地所有权的调整方式 2 土地使用权的调整方式 3 土地承包权的调整方式 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 1 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布通告 2 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整理区域确定后开展权属现状调查3 土地权属现状的确认 4 土地整理前和工程竣工验收后,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5 土地调整前编制权属调整方案 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完后,发布公告。 7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公告并征求意见后 ,应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8 土地整理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权属变更登记并核发土地证书 9 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立土地整理权属文件资料档案 编写土地权属调查报告 1 土地整理前土地权属状况 2 土地权属调整情况 3 土地整理后土地权属状况 @@@土地权属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1 土地权属调整的项目,实施前按程序报批,经批准方可实施 2 土地权属调整的项目,实施前后对土地进行质量认证,用于其重新再分配 3 由于田块规则化,按土地使用位置,面积可适当调整的原则,对村村之间需串换调整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报批和变更 4 新增耕地 再分配应按照经批准的方案公平合理的分配土地权益,并重新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 投资估算 是指在对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设备材料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的总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度资金需要量。 投资总投资: 是相对客观的反映实现项目任务预计所需的资金额度。 投资估算的基本要求。 1 投资估算的编报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2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 工程量的估算要尽量准确和符合实际需要 4 标准选择及确定要合理 5 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 降低标准,不漏项不少算 6 当所选用指标与具体工程之间存在标准或条件差异时,应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调整。 7 投资估算精度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的要求 投资估算步骤: 1 确定工程项目 2 分类计算,汇总工程量 3 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施工费 4 估算拆迁补偿费 5 估算主要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 6 汇总各单项费用 7 编写估算说明及其他相关内容 @@@投资估算方法: 1 工程施工费估算方法( 1)单位工程投资估算法( 2)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 2 设备购置费估算方法3 安装工程费估算方法 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方法 5 不可预见费估算方法 投 资进度计划:是 根据项目的工程实施进度,结合项目的投资估算相应编排的项目投资进度计划。 资金筹集渠道: 1现行税费体系【 1】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 2】 耕地开垦费 【 3】 预期耕地占用税 【 4】 土地复垦费 【 5】 城镇土地使用税 【 6】 土地增值税【 7】土地出让金及续期土地出让金 【 8】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 9】 土地收益金 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 社会资金与信贷资金 4 农民个人投劳折资 5 其他投资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成果 除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外,还有相关成果图件及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图,土地整理工程布局图。 项目区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1 基本要求 应使用统一坐标系,如果使用垂直坐标系,必须表明项目区所在地区的分带号,按新土地分类进行统计,要求统计到三级类,数据要求图文表相符,要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图例符合规范。 2 比例尺 丘陵山区为 1:2020,平原为 1:5000 3 上图要素( 1) 项目建设区边界,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及符号,土地权属界限,行政乡镇和村庄名称( 2)项目建设区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有明确的经纬度坐标( 3)项目建设区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 4)项目区水源,现有的主干道主干排灌区系,堤坝,电力等基 础设施和其他地物( 5)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关关系( 6)土地利用变更日期,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图的编制: 1 基本要求 边界完全一致,土地权属界限,行政区,重要地物保留,等高线淡化处理,统计表要求与现状图附表要求相同,图例符合规范。 2 比例 尺丘陵山区位 1:2020 平原为 1:5000 3上图要素 ( 1)总体布局明确,单项工程有编号,且图文相符( 2)灌排沟渠(管)布局应合理 ,合理衔接,且标注水流方向( 3)项目区外主要道路,沟渠等应明确显示,与区内相连( 4)田间路,生产路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道路合理连通( 5)主要渠系建筑物,机井 ,供水线路布置要合理( 6)田块大小,方向布置要结合地形条件,符合土地利用要求,标注田块设计高程( 7)各排灌沟渠和道路相互关系与配置要合理 ( 8)防护林布置要考虑主害风向的关系,布局要合理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布局图: 1 基本要求 ( 1)布局图必须以现状图为底图绘制( 2)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宜以地类符号或色标标识( 3)整理后的各地类面积按片统计( 4)按工程类别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标示( 5)工程特性表样式( 6)田块编号( 7)工程标识( 8)区外工程( 9)注记 2 比例尺 可参照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 3 上图要素 ( 1)布局图应反 映原始地形,地物及土地利用状况( 2)土地利用的地类符号或以色标标识土地分类( 3)清晰标识出原有工程设施( 4)必须绘制工程特性表( 5)整理区田块应编号,平原区标注设计高程( 6)清晰标识建筑物位置( 7)标示整理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 9)图幅整饰应齐全,布局要素协调美观 图廓整饰: 1 图名 ,位于图廓内正上方 2 小比例尺显示项目区在县市内的位置,一般为图廓内左上方 3 图例,一般为图廓内左下方 4 指北针,风玫瑰式,图廓内右上方 5 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图例下方 6 坐标与高程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相同,图廓外左下方 7 编制单位,编制时 间,图廓外右下方 第六章 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 项目简介 2 项目背景(项目所在县简况,项目提出的缘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 项目区概况(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灾害,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 4 项目分析(项目合法性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公众参与分析) 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规划原则,建设标准,规划方案比选,总体布局,建设内容,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