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酒店管理实战资料内容摘要:
个人仪容仪表。 ( 5)菜品里有杂物。 ( 6)上菜时将手指碰到汤汁等。 客观原因主要是设备损坏、配套设施不完善,或者是服务收费客人有误会,例如自助餐 的先结账后就餐、自带酒水加收服务费、不能签单的客人要求签单等,这些都要耐心解释,灵活处理,要给足客人面子,再妥善解决。 概括宾客投诉的心理主要表 现为以下几方面: 1.求尊重,希望别人认为他的投诉是对的,希望得到同情、重视。 2.求发泄,利用投诉来发泄,以维持心理平衡。 3.求补偿,如我们的服务工作出现了问题或者菜品有问题,客人都会提出补偿,要求给予折扣。 第二,对于宾客的投诉,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接到投诉,要耐心听客人把话讲完,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用我们的耐心平息客人的气愤。 如果这时服务人员急于辩解或反驳,无疑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因为客人的心理企求是接受其意见,而不是来听解释的。 2.以诚 恳的态度向客人道歉,切忌对客人置之不理或与之争吵,服务员要端正思想,不要认为客人 “ 没事找岔 ” ,无论客人的动机如何,客观效果上是推动我们工作的,我们应该持欢迎态度,重视他们的意见。 3.针对不同情况征得客人同意后,恰当处理:( 1)如果明显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应马上作出补偿性处理。 ( 2)对于较复杂的问题,不要急于表态或处理,如客人讲贵重物品在餐厅丢失,应向有关部门反映,不急于下判断。 ( 3)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投诉,处理应有礼、有理,即首先要有礼貌,其次是列出理由说服客人,并做出恰当的处理。 例如客人吃完饭后才说 我们的海鲜不是活的,我们也不要与客人争论,而可以给他上一份果盘。 ( 4)对待一时不能处理好的事,要让客人知道事情的进展。 例如今天市场上没买到竹节虾,客人没有吃到,应给客人讲清楚,并告诉他,我们会尽量去采购,使客人明白,我们很重视他的喜好。 如果这时你对客人的嘀咕置之不理,就会使他产生误解。 ( 5)避免与客人正面冲突。 假如我们平时多总结、多揣摩宾客的心理,提前预测到客人的需求,就会减少很多的 投诉。 掌握一定的投诉处理方法,也是每一个服务人员必备的素质。 服务推销的十大原则 :要熟悉本餐厅日常菜牌中的各类菜式。 :营业前留意当日特别介绍中的菜式,要先了解推销食物的特色。 :要熟悉点菜和点酒水的技巧,不同对象、不同的场合推销不同的商品,要迎合客人的情绪、爱好和口味。 :要处处表现为顾客着想诚恳态度,一定要跟足食物的分量,保证食物的 质量,保证上台时的菜式如你所介绍的一样,勿让客人有受骗的感觉。 :推销时要耐心介绍,让客人明白所介绍的菜式。 :当客人犹豫不决时,要立即给客人提示,增加客人的信心,选择其中一个。 :宜多介绍时令菜,不时不食,客人是清楚的。 :席间问客人是否要添加酒水,菜式够否,饭后介绍甜品、水果等。 :不要盲目争取销售额而过量推销,要记住常客也是餐厅的生财之道。 :推销服务后认真听取客人的意见,将会使你获得更多的经验。 餐饮老板最喜欢的八种经理人 202067 信息编辑: 123 作者: 餐饮老板最喜欢什么样的经理人。 什么样的经理人应聘时更能 “ 百发百中 ”。 什么样的经理人与老板合作更能游刃有余、锦上添花。 公事公办、铁面无私的人 餐饮企业一般都是私营企业,老板就是所有人,他们更希望把自己的酒店交给一个公事公办、甚至 “ 铁面无私 ” 的人。 因为经理人给酒店的任何一个员工徇私情,吃亏的必定是老板。 所以老板并不喜欢那种圆滑处世、八面玲珑的餐饮经理人。 重信誉的人 重信誉的人爱护自己的名誉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很少出现违约、 “ 反水 ” 、无故离职等情况 ,酒店老板在聘请某个经理人时也喜欢在 “ 江湖 ” 上打听一下他的“ 名声 ”。 他们觉得,重信誉的经理人会把 “ 名声和信誉 ” 当成一种约束,不会轻易 “ 出状况 ” ,对企业来说, 是一种保障。 辞职也会负责到底的人 很多餐饮经理人在辞职离开酒店前几个月就已经对工作心不在焉、内心蠢蠢欲动,却在最后离开时才正式提出辞职,甚至有的人会不辞而别。 这样的经理人让老板一时无 法找到合适的接替对象,对酒店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老板喜欢那种即使辞职,也会走得干净利索、负责到底的人。 让老板与员工打成一片的人 老板最怕把自己被当 “ 孤家寡人 ” 孤立起来,不了解员工心声。 能带领下属团结合作、创造成绩,又能让老板与员工沟通交流、打成一片,这样的经理人会让老板信任。 能说能做的人 餐饮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和客人打交道,必要时还需要找关系、拉客户。 能说能讲,对从事餐饮的人来说是一个优势,缺乏沟通交流能力,可能会产生无形的损失;只能说但执行力不够或者做不好, “ 物无所值 ” ,高价聘用这样的经理人会觉得 “ 可惜 ”。 能说能做,老板欢迎。 干好干坏不推脱责任的人 有了成绩,据为己有, 出了事情,推脱他人。 表面上为自己辩护了,实际上老板更希望听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原因。 不论事情好坏,不推脱责任,主动承担下来,想办法解决,这是老板最喜欢的。 给老板希望的人 确实很多老板喜欢经理人一到任就能马上出成绩,但事实上这往往不可能。 但是老板也不希望经理人来了很长时间无声无息,他们更希望能够趁热打铁。 所以,把工作计划、进程报告给老板,随时让他了解你的工作进展和进一步的打算,可以让老板知道你没有在闲着,时不时让他吃颗 “ 定心丸 ”。 尊重老板建议的人 做 到经理的层次,一般经理人都有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营思路。 所以老板在交代某项任务或探讨某个决议时,经理人往往喜欢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见。 这未必不可,只 是老板在提出此项问题时,心里已经有了某种倾向,经理人应该在老板思路的基础上发挥使之更完美,而不是 “ 另起炉灶 ”。 除非老板的思路有明显的错误。 厨房管理浅析 202065 信息编辑: 123 作者: 餐饮质量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酒店的声誉和效益。 厨房是餐饮的核心,厨房的管理垦餐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厨房的管理水平和出品质量 ,直接影响餐饮的特色、经营及效益。 当今的餐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个餐饮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扩大经营、形成风格,厨房的管理者 —— 厨师长(或行政总厨)肩负重任,责无旁贷。 关于厨房管理,本人有些许经验,是多年厨房管理生涯的结晶,现将其奉献出来,供大家参考并指正。 一、岗位分工合理明确 合理分工是保证厨房生产的前提,厨房应根据生产情况、设施、设备布局制定岗位,然后再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能及要求作明确规定,形成文字,人手一份,让每位员工都清楚自 己的职责,该完成什么工作,向谁负责,都要明白无误。 二、制度的完善和督促 制度建立以后,应根据运作情况来逐步完善,员工的奖罚等较为敏感的规定应加以明确,界定清楚。 为避免制度流于形式,应加强督查力度,可设置督查管理人员,协助厨师长落实、执行备项制度(管理员和员工比例应参照 1: 12),改正大多数厨房有安排、无落实的管理通病,确保日常工作严格按规定执行,使厨房工作重安排、严落实。 厨房的规章制度是员工工作的指导,制定了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督查办法后,再进一步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时就有章可循了。 三 、人员管理 合理的岗位分工、健全的制度,配有高素质的人员,才能使之良好运作,现代厨层应转变传统观念里的只重技艺不重自身文化素养的弊病。 要知道,技艺水平只能代表过去,有经验、乏理论的工匠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况且,在烟熏人燎的厨房里,如果人员素养不好,极容易滋生是非。 诚然,厨房在聘用员工时不能忽略技能基础,但更应该提高在文化教养方面的要求。 只有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技艺基础,结合有效的理论指导,再灌输经营者的理念,菜肴出品才能有所突破,形成风格,在日常生活中也较容易沟通与协调。 四、成本管理 直接成本,除了做好质量的检验、价格的监督外,利用下脚料也是一个降低成本的途径。 具体可采取利用和外售的办法,利用下脚料经过一定的工序制成宴席菜品,如制作手工菜,安排工作餐等。 对一些无法及时处理的下脚料可以联系一些食堂、餐棺、饲料加工厂等进行外卖处理,如鱼头、肉头、黑油等,以此来降低成本支出。 此外,厨师长还应制定一套收支的平衡表,进行财务分析、测算,对大宗、固定的原料开支定期与营业额做比照,控制原料成本。 间接成本,主要指燃料、水、电、洗涤、维修、物品消耗及办公费筹,属于厨师长管理范畴的成本。 首先应根据 营业及实际情况精确制定各项开支。 指数如燃料约占菜金营业的 1. 6% —— 1. 9%,水、电约占菜金营业的 1. 2% —— %,如开支报表超过计划指数,再找出原因,进行整改。 关于厨房设备,厨师长须握基本的维护保养知识,制定标准的使用。 清洁办法,责任落实到岗位组长。 维修方面,针对厨房设施、设备的专业性,一般水电工不熟悉,应建议酒店培养或配备专业性较强的工程人员,以应付实发故障和降低维修费用,提高厨房设备的使用率,也就等于提高酒店效益。 五、部门协调 现今的厨房,除了保证出品供应,还应很好的与各相关部门 协调好关系,以获取 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来确保厨房顺利运作和获得较好的声誉。 特别是前厅部、公关销售部、工程部等。 另外.厨师长作为餐饮部的主要管理人员,应熟悉前厅的各个工作环节,经常征询服务人员和宾客对菜肴的反馈意见,定期组织厨房与前厅服务员进行交流、沟通,促进餐厨间的了解、协作。 最后,作为一名厨师长,还应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思想波动,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跨世纪的厨房经营哲学应是:勤俭、创新、追求最佳服务。 而成为一名成功的厨师长,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人事管理经验、公关技巧 、市场学知识、财务知识及非凡的创造力。 只有做到这些,厨房的管理才能有条不紊,酒店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餐饮员工培训的四个要素 为了让餐厅能形成规范化管理,提升餐厅之服务品质 .撰写一部餐厅管理手册,以强化餐厅管理。 一、培育以人为本 ,以客为先的服务意识 在一个高规格的餐厅里,顾客除了能够享受到美味的食品,还应该同时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因此,餐厅员工的培训工作首先应该从转变员工观念入手,使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客人就是上帝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建立,不可能依靠强 制和训诫,而首先要依靠人际沟通。 在培训师和员工之间,在员工和客人之间,在员工和管理层之间,都应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将心比心,造就宽容共进的气氛。 对于各方出现的意见,要设置合理顺畅的反映渠道。 餐厅员工对于餐厅工作肯于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才能促进餐厅工作的开展。 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有意加强员工在人际沟通方面的积极性。 其次,培训中也应对餐厅员工的职能岗位进行明确界定和划分。 要强调员工工作的服务性质,坚决反对员工工作中出现怠慢顾客的行为和傲慢浮躁的态度。 其三,对于不能认同餐厅工作服务性质的员工,要依靠能上能下的机制解决,员工觉得自己能力不止于端盘洗碗,就可以依靠本领去做大厨或者 进入餐厅管理层。 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不至于虚耗资源。 二、提供以人为本的培训内容 餐厅是为顾客服务的,顾客除了一般的吃饭需求之外,还会因人而有不同的特别需求,他们对餐厅员工的满意度评价也有不同标准。 顾客需求的这种复杂性造就了餐厅工作的一定难度。 它要求员工在工作之中,应该意识到并善于分析顾客需求的复杂性,做出相应处理。 因此,在员工培训内容中,也应该包括两方面基本内容,即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A.标准 化服务 标准化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服务人员的服务程序的标准,另一个是技术人员工作的标准化。 每一位服务员在迎接客人时的程序都是一样的,每说的一句话也都是培训教给的,先介绍什么菜品,后介绍什么菜品,甚至什么酒倒在杯里是多少也是相同的,这就是培训标准化的结果。 在培训前都对这些东西做了量化,培训时员工要一一实践。 餐饮业的技术人员则主要是指厨房里工作的员工,为了标准化,培训内容要全部定量,比如某一菜在锅里的时间,某佐料在某一菜品里的量都有标准,让员工按标准操作。 这样,通过严格的标准化工作培训,餐厅工作中的 每道作业工序,从管理人员、厨师、服务生到 PA;从进菜品质、净菜、菜肴烹饪、计费、服务用语、肢体语言等等,都可以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奖惩有据可依。 B.个性化服务 ,为员工。餐饮酒店管理实战资料
相关推荐
租赁人才 计时或计日的薪水 弹性人力运用最根本的关键是节省成本,主要集中在 A 短期需要的人力 B style=39。 color:white。 backgroundcolor:88680039。 B 临时需要的专业人才 C长期需要的而酒店目前不具备的专业项目相关的人才 第六讲:招聘人员需求及时间表 确认人员需求及时间表 配合人事行政流程 如何看履历表 确认人员需求及时间表
1 10000 元 10000 元 120, 000 元 一线经理 1 3000 元 3000 元 36, 000 元 主 厨 3 3000 元 9000 元 108, 000 元 副 厨 4 2020 元 8000 元 96, 000 元 领 班 3 1300 元 3900 元 元 迎 宾 3 1000 元 3000 元 元 厨房配料 5 600 元 3000 元 元 保 安 3 800 元
的方法。 ( ) 9.岗前培训是为了使在职员工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充实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 错误 ) 10.年度对员工进行评估就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工作。 ( ) 11.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是企业劳动者的行为规范,仅对劳动者有约束力。 ( ) 12.提出劳动合同续订要求的一方应在合同到期前 60 日书面通知对方。 ( ) 13.劳动合同的变更仅限于劳动合同内容的变化,而不是主题的变更
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九、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各部门严禁无证人员进行电气作业。 安装和维修电气设备,必须由电工按有关规定进行,严禁非电工人员乱拉乱接电线电缆。 新设、新增、更换的电气设备,必须经过使用部门、保安部、工程部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 仓库的电器和线路必须按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进行安装。 仓库、员工宿舍等消防重点部位,严禁私自安装、使用电热器具。
壁阻娘婚刃键仪烙 荫玲犯员祈镐把秧蒂羚醋束肋描帚 导出:可以将商品资料导出到 Excel 中。 Excel 文档根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灵活,如果我们把资料导出成 Excel 表格,使用起来将更方便。 所以增加了导出功能。 餐饮门店后台管理系统 经销商餐饮后台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第 79 页 共 80页
背景去考虑。 考虑这个人员成本高、人员多对我们的经营、管理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作为管理者对此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4 彼得原则 彼得原则是说,快速增长的公司所体验的那种非常迅速的人事变动容易产生的结果是:比起他们发展和展示其技巧的能力来,个人提升得要快,结果就可能是个人的失败和由此而来的公司投资的失败。 在中国企业的集团化进程越来越快的过程中,从人力资源去考虑集团化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