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安监局附件2涉氨制冷企业安全自查自纠表安全管理检查内容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及内容摘要:

内上报告地方安监部门。 — 9— ,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9 相关方管理 、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对相关方资质进行审查,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 、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10 建设项目“三同时” 年 7 月后建设的冷库应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相关标准设计。 2020 年 7 月前建设的冷库,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相关标准复核。 制冷设备应具有合格证。 ,竣工应办理验收手续。 现 场 检 查 内 容 及 要 求 11 制冷设备 ,并妥善保存。 、中、小修和日常 维修保养。 其它制冷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3,液位高度 — 10— 不得超过高液位报警线。 ,存液量不应超过容器容积的 2/3。 多台高压贮液器并联使用时,均液阀和均压阀应处于开启状态。 2/3,液位高度不得超过高液位报警线。 80%。 及管内油污等应定时清除。 冷风机、冻结装置等蒸发器融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设备更换维修后,应进行排污及强度试验或进行环向、纵向以及螺旋焊焊接接头 100%射线检测或 100%超声波检测和气密试验。 气密性试验应使用氮气或干燥清洁的空气进行,严禁使用氧气。 ,应切断电源,并应妥善处理系统中的制冷剂。 、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房间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油分离器 、 贮 氨 器等设备,应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栏。 设于室外的 制冷压缩机组、 贮氨 器除应设围栏外,还应有通风良好的遮阳设施。 — 11— 12 安全设备设施 标准要求进行配置外,还应设置下列安全部件:活塞压缩机排出口处设止逆阀;螺杆压缩机吸气管、排气管处设止逆阀。 压缩机冷却水出水管上应设断水停机保护装置。 应设事故紧急停机按钮。 ,水冷冷凝器应设断水报警装置,蒸发式冷凝器应增设压力表、安全阀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 剂泵应设置液泵断液自动停泵装置;泵的排液管上应装设压力表、止逆阀;泵的排液总管上应加设旁通泄压阀。 、系统加液站集管、以及制冷剂液、气体分配站集管上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回气管上,均应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 专用表。 高压侧不低于 级,低压侧不低于 级,量程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 倍。 、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均应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 并应设有维持其正常液位的供液装置。 、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器、中间冷却器、排液桶和集油器等均应设液位指示器,其液位指示器两端连接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 — 12—。 、氨气浓度报警器、事故排风机连锁装置、紧急泄放装置等。 13 特种设备 电瓶车、锅炉、氧气瓶、乙炔气瓶、贮液器、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器、中间冷却器、排液桶和集油器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天车、起重机械设备等特种设备: (包括特种设备 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门登记。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并定 期自行检查。 期检测检验。 — 13— 14 管线 ,管道应保持畅通,密封良好,无跑、冒、滴、漏现象。 管线外 保温层无结霜现象。 重点应检查热氨除霜集管。 ,关闭严密不漏。 自动旁通阀、恒压阀、安全阀等均应完好,无泄漏现象。 制冷高低压液体管,淡黄;制 冷吸气管,天酞蓝;制冷高压气管、安全管、均压管,大红;放油管,黄;放空气器,乳白;油分离器,大红;冷凝器,银灰;贮液器,淡黄;气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低压桶、中间冷却器、排液桶,天酞蓝;集油器,黄;各种阀体,黑色;截止阀手轮,淡黄;节流阀手轮,大红。 、能产生凝露的部位和易形成冷桥的部位,均应进行保冷。 、楼板等处的保冷管道,应采取不使管道保冷结构中断的技术措施。 、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总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 50m 内最高建筑物(冷库除外)的屋脊 5m,并应采取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落入泄压管内的措施。 —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