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学习十九大心得原创18篇内容摘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 高屋建瓴,全面而具体,不但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重要地位,而且进一步明晰了教育发展的方向,进一步确立了教育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任务。 我深深感到学校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下一步,我们将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指导办学实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师生头脑,融入师生的灵魂,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实好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首先,就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理念把握素质教育方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 树立以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根本标准的教育质量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健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三是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立德树人为统领,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要构建师德建设体系,强化师德养成,让每一位教师将爱与责任融入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优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篇八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总书记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举旗帜,明方向,明战略,绘蓝图的好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报告揭示了五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实力 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力度前所未有;管党治党严紧硬和反腐败动真格带来的政治清明气象前所未有;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意识形态领域正气充盈和文化自信增强前所未有,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改革步伐之大前所未有;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国共产党全球影响力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前所未有。 报告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极具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 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看,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显然,这些内涵和使命是紧扣中国梦包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目标来说的。 也就是说,新时代是通过努力奋斗更真切地贴近实现中国梦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入新时代要朝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 报告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 八个明确 ”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 八个明确 ” 清晰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 基本方略则从政治、经济、法治、科技、文化、民生、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方面,用 “ 十四个坚持 ” 来阐述。 这一基本方略指明了新时代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路径,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体现出鲜明的行动指向。 一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是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是体现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要求,强调只有 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是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 五是坚持了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这个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做为一名党员,面对这场盛会,聆听了总书记振奋人心的讲话,我心潮澎湃,深受鼓舞。 “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在工作的全过程,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而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则要 遵循教育规律,走内涵发展之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让每一位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和缔造者。 篇九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住精髓、抓住要义,准确领会和把握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虽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但不能把党的十九大作为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 5 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 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 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回望历史,从治国理政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方面得出一个重大结论:从党的十八大起,我国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党的历史发展 进程中,我们使用过新时期、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等不同的概念。 新时期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世纪新阶段说的是从 20世纪跨入 21 世纪,就是指 21 世纪。 新阶段用的最广泛。 新时代和新时期、新阶段的表述是怎样的关系呢。 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和新时期、新阶段有相同相通之处,它主要是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从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这个角度使用的概念。 新时代比新时期、新阶段更鲜明、更响亮、更具感召力,更能反映出时代本质的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 总之,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是重大历史节点。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新判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八大提出:我 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 但是因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后来对这个正确的判断没有坚持下来,偏离到了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方面。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专门在党的八大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二大以后,这个表述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如果从 1956 年党的八大开始算起,至今已有 61 年了。 如果从 1981 年作出历史决议算起,至今也已有 36 年了。 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来看,这个表述都不适应了。 从社会生产上看, “ 落后的社会生产 ” 的表述已 经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千差万别,既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这些大都市、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城乡面貌,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用 “ 落后的社会生产 ” 不能覆盖地域上的不同发展水平。 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等大幅提升,进入世界前列。 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20 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有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超越。 如果再用 “ 落后的社会生产 ” 的表述, 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仅说服不了人民群众,也说服不了国际社会。 从人民需要上看, “ 物质文化需要 ” 的表述也已经涵盖不了人民的需要。 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 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 除了物质的、文化的需要以外,还有政治方面的需要,比如公平、正义、法治的需要;还有生态方面的需要,比如对改善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食品不安全状况的需要,等等。 我国社会发展现在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三、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要把握好 “ 两个充分认识 ”。 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全局性的、历史性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 这种全局性、历史性变化,给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要有问题导向意识,什么问题来了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矛盾问题突出,就集中力 量解决什么矛盾问题。 问题倒逼改革,我们就用改革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 事物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越过一个 “ 度 ” ,也就是达到一个节点。 只有达到了节点,才会发生质变。 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 因此,不能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就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也不能以经济一个方面的因素去看,而是要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去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阶段必须判断准确,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一度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搞了 “ 大跃进 ” ,最终欲速则不达,越想快就越快不了,受到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惩罚。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重大判断。 这里所指的长期到底长到什么时间呢。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的是100 年。 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 100 年不动摇。 100 年,这一方面表达的是一种决心、一种意志,另一方面表达的也是一个时段,即从。教育工作者学习十九大心得原创18篇
相关推荐
自履现职以来,我担任小学语文及班主任工作,工作中我始终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方的工作: 1。 课前准备:备好课。 帮派名称 2。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
、校刊、杂志上公开交流或发表的仅有 6 篇,其中给《班主任之友》连续投稿多次,直到第 4 篇文章《三年求索,其路漫漫》一文才得以在 **年第 12 期上公开发表。 抓住教育契机,深刻反思探究,及时撰文总结,对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一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专业的教学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沉淀,需要积累。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教授曾说过: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
正效能评价 的实践及示例。 教育矫正活动有别于教育改造活动,必须清晰地界定每项教育矫正措施、手段、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并且指向明确可测评的具体矫正对象与指标,以便于推进实施并进行效能评价。 [1]从教育矫正活动的功能作用上看,常规的全监狱、全监区范围内的集中教育活动、全员教育培训及教学活动等,并不适合纳入教育矫正活动的范围。
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要 “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 ,要 “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 ”。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
室的有力统筹下,开展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督学活动。 今年 3月 9日,省教育厅专家组对 xx县申报省级挂牌督导创新县进行验收,认为 xx 县督学责任区工作队伍建设好、保障机制好、工作成效好,发挥了责任区督学的专业指导作用,促进了每所学校的发展。 xx 县督学责任区建设为全市提供了值得推广的宝贵经验。 二是督促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做好了网络督导评估工作。 对全省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