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18年培训心得体会十二篇内容摘要:

【六】 透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个性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我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我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方我谈几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务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 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这一深刻道理。 二、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 这是宋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 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持续清醒理智的头脑。 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 必须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 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 必须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一样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务必热爱自我的教育对象 —— 学生。 教师就应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我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 “ 差生 ” 之所以 “ 差 ” ,原 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 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 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 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 “ 差生 ” ,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 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 “ 向师性 ”。 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务必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好处,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五、一个好教师还务必十分重视 “ 言传 ” 外的 “ 身教 ” ,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 ,什么不可为。 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务必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职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我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我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七】 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 XX 教育局组织的 20xx 年 XX 第六批骨干教师培训。 这次培训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新课改理念学习;二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三是班级管理。 集中学习在XX 第一小学报告厅进行,为期 4 天。 这次培训,我收获很大,老师们各有所长,风格迥异,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 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 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 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 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 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 及时雨 ” ,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 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 “ 瓶颈 ” 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XX 进修校王 XX 老师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 “ 精英教育 ”“ 应试教育 ” ,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XX 思源实验中学白秀娟校长的报告,则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君子三德 “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 让我思考问题更加理性。 作为一名具有教育情怀,渴望成长的老师,我会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审视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和孩子一同成长,带着灵魂找到一条幸福的回家之路。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 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 这里讲的 “ 新 ” 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 作为一名优秀的年轻老师,我们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 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 我们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 我们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 所以,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 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XX 教研室王丽霞老师《做一名富有专业情怀的幸福老师》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 要创造先有模仿; 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 王老师是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 型教师,她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 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我想,这种快速作文能否应用于初中英语作文的写作。 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想法,我已经找王老师拷了课件,有了理论,暑假开学后,我一定会实践一下。 XX 进修校吴淑芳校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报告,简单的 24 个字,吴老师的阐释与时俱进,不落俗套。 50 多岁的老教师,电脑玩的比年轻人还熟练,对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常用软件,如录课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等,给了我们现场演示,流程完整,操作娴熟,让我自叹不如。 此乃神人也。 吴老师就是一位玩时尚的老太太。 同时吴老师强调, 21 世纪是 “ 压力时代 ” ,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 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 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XX 教研室张召厂老师《让生命之花在课堂怒放》的报告,做一个好老师,就要读一本好书,上一节好课,写一篇反思。 同时张老师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 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 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 XX 第一初级中学张 XX 老师《做智慧班主任》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 张老师提出,教育是一项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热爱,才能有所成绩。 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 在报告中,张老师用自身的实例很好的诠释了 “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 ” 的真正内涵。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于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 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 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如何成为专家型名师。 XX 教育局史大士局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的报告,史局长高瞻远瞩,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 “ 蜡烛 ” ,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 课堂,服务课堂。 史局长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一位懂管理的业务性教育前辈。 他说,老师既不是一杯水,也不是一桶水,而要做半瓢水,引出学生这股源源不断的清水。 这使我想起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昆虫,我相信,我是一只萤火虫。 我想,我们老师不妨就做一只萤火虫吧,在黑夜中与学生们同行,照亮他们的同时,也照亮我们自己。 同时史局长还提出,教师要对课例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 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教学视野、发展反思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 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 业成长。 五、结识了新朋友。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县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 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 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 吴老师创办的百度云盘,成为了大家资源共享,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六、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我将担任了九年级英语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会积极实践。 主要有以下方面: 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 我是一个敏于思,但惰于笔的人,集中培训回来,我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思路变宽了,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注册了自己的云盘,我要趁暑假这段时间,整理一下自己储存的资料, 7 月 12 日至今,我的博客了更新了 10 多篇博文,以后我会继续坚持。 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暑假期间,我将会观看一些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